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浅探

时间:2022-08-20 04:53:47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浅探

摘要:为了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与提高在课堂上教学效率的需要,就要求变式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们不知道怎么把变式教学理念融合到实际的教学中来。现在数学教学的方法在不断改进,也不在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在初步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一步的熟练掌握,让学生在学会课本的知识之后再举一反三,而变式教学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数学改进

1、变式和变式教学的研究论述

1.1变式及变式教学的概念

变式就是通过对变更对象的外表非特征而表现形式,不能改变其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改变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更好显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之后,在不改变本质特性的情况下,利用实际的各种环境,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

1.2变式教学的理念

在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中,其中概念变式是概念的外延集合的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将概念作为实在的对象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上,根据数学教学心理学和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许多数学的概念都具有两面性,它是一种过程操作,又是在某种对象结构在某些过程后产生的对象,而对象在产生后还具有可操作性的过程,对象是在两个过程之间的一个实体,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且这个实体还是相对静态的。

1.3变式教学的原则

在教授数学课时一般都分:新授课、复习课与习题课,而在数学变式教学中一般遇到是概念变式与习题变式。当然对于授课的不同,变式教学也应不同。比如,教学目的应该用授新课的习题或者概念变式;而习题的章节内容应该用习题变式,还要适当用一些数学方法;在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中要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在课本内容进行变式中,不能让内容越来越简单,简单的变式题对于学生而言是重复做工,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能越来越难,而难度太大,学生的积极性没法提起来,教学效果就不好了。因此在选择变式时要根据教学时所指定目标以及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变式。最好在变式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变题,再练习,不能总是教师自己变题,再让学生练,这样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变式教学的作用和方法

2.1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的作用

首先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程度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好这就要求学生有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积极学习。变式教学可以使一题多用,让人有种生动的感觉,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其次变式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在学习原来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不断有疑问意识。学生有了疑问,为了解开疑问,就需要不断思考,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地理解,才能有所创新。最后运用变式教学还能培养出学生深刻的思维。在变式教学中所变换的就是问题的条件、结论及形式,没有改变问题的本质,反而更能突出本质,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不单单关注事物的表象,还能挖掘本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外表和内涵看待问题了,这样可以克服在一定程度上的思维惰性,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因此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通过改变事物的外表使学生更加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从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数学变式教学的引导方法

在教导一次函数y=kx十b(k不等于0,且k、b是常数)的式子时,为让学生对定义中的自变量x,系数k和b有深刻的理解,就可引导学生作如下变式探讨:若条件改为b=0,其余条件不变,那么这个函数叫什么函数?若条件改为k=0,其余不变,这个函数还是什么函数?若条件改为k=0,b=0,其余不变,是什么函数呢?在定义中,x的指数是多少?若把这个指数改为2,它还是一次函数吗?又如在三角函数中,已知cosα的值为负,0

3、结语

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教学理念,要创设情景,才能够不断引起和指引学生联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很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模型。通过联系实际的变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理解力 下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