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评析

时间:2022-08-20 12:26:05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评析

[摘 要]本文首先阐释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而后从评价模式选择、评价实施流程、评价监控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绩效评价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14-04

[作者简介]张蔚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200240)

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

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组织或公共组织成员的绩效进行尽可能准确的评估或评价。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含义则是:绩效评价理论在高校教师这一特定范围和职业的具体应用,是对高校教师在学校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内在要素和在一定条件下做出的实绩进行客观描述和合理评价。教师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发展和有效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决定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必定有着与一般公共组织成员不同的评价要求,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绩效评价主体看

高校教师从事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是一种复杂性脑力劳动,工作业绩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工作完成的质量而非数量,而且工作业绩难以量化。对于这种复杂劳动工作业绩如何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地定量化绩效评价,是绩效评价主体——高校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在设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时,既要关注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又要注重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的融合。

(二)从绩效评价客体看

由于绩效评价客体——高校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而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能独立建构具有社会价值、人生价值、优秀品质的新成果的高层次智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独创性和需要身心完全自由。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会妨碍创造力特性的形成,影响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使绩效评价的效能大为降低。因此,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避免绩效评价标准单一、内容空泛和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以利于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精神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现状的实证分析

本文所引用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现状实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以13个省、2个直辖市的34所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调查问卷反馈资料为依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蓝本,在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价现状进行梳理。

(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模式选择

1 绩效评价设计的理念。在对教师绩效评价设计理念的调查中,完成问卷中该问题的33所高校中有27所选择“以人为本,有利于教师成长”作为高校设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遵循绩效评价的理念;24所高校选择“绩效优先”作为高校设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遵循的绩效评价理念,分别占到82%和73%,也就是说,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将“以人为本”和“绩效优先”作为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时共同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 绩效评价设计的目标。该次调查中有29所学校填写了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目标,占调查总数的85.29%。关于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学校角度,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价目标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为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二是教师个人角度,有了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将短期规划与长期发展有机结合,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

根据该报告显示的数据,在我国现行教师评价体系中,一般认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主要由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评价指标又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

1 绩效评价数量指标内容。(1)教学评价数量指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33所高校中选择“本科生授课”,“研究生授课”及“指导实验”、“指导毕业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作为教学评价数量指标的比例分别为100%,91%及84%。也就是说,对一个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课程教授和设计指导。(2)科研评价数量指标。调查结果显示:33所高校中选择“”、“科研项目经费”与“科研专著”及“申请、获得专利”作为衡量科研绩效数量指标的比例分别为100%、91%及85%。也就是说,科研评价主要以和科研项目为对象。

2 绩效评价质量指标内容。(1)教学质量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在33所高校中认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应包括“学生的感觉”、“同行的感觉”、“教学获奖”、“本科教学评价中的指标”、“高校自己制定的一套指标体系”的比例分别为27.20%、21.20%、33.30%、51.50%、69.70%。(2)科研质量指标。据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在33所高校中,将、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奖等级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质量绩效指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93.90%、97%。

3 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情况。从调查结果得知:(1)从评价主体看,在33所高校中选择“不同的学校领导和领导机构”、“教师本人”、“同行教师”、“学生”、“校外专家”作为评价主体的比例分别为79%、52%、41%、58%、58%。(2)从评价方式看,在33所高校中选择“定量法”、“定性评议”、“排序法”、“评分法”、“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的高校分别为27、26、4、11、14、5所。此外,也有的大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3)从评价程序看,每个学校的评价程序上都有所区别,但基本程序差不多。一般都是由学校成立考核委员会,由校党政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组成,日常事物由人事处承担。院系及有关部门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考核工作,考核程序自上而下。(4)从评价结果的应用看,年度考核结果划分等级,一般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定档、评优及下一届聘任的基本依据,同时与津贴、年终奖金等福利挂钩。关于评价结果的应用,在33所高校中,选择将绩效评价结果“进入教师个人档案”的比例为63.60%,作为“职称评定”、“薪酬与津贴发放”、“教师岗位调整”、“教师聘任合同续签”的重要依据之一的比例分别为72.70%、90.90%、72.70%、69.70%,其中将教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薪酬与津贴发放”主要依据的比例最高。从中不难看出,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所有高校均将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而不是发展的手段,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奖惩方式的不同而已。

上一篇:理论理性与理论思维 下一篇:教师角色转变:从工具性到生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