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时间:2022-06-08 08:26:02

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2-0162-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为适应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如何有效的对财政支出做绩效评价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介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以及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就是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选择并设计绩效评价体系,这是将财政支出绩效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即需将财政支出绩效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的可以用以测量评价的定义。因此能否准确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依据财政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按照统一设定的审核规则,对特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行为的进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期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1.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2.预算资金的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

3.实施过程中各种方法及措施的使用情况;

4.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其他审核项目。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从三个方向进行审查:首先应确认过程和结果是否产生了经济性的收益,是否能达到期望的经济结果,尤其对重要的项目要加强经济性收益的审查,这是经济方向。其次应考察财政支出在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等问题上是否有帮助,这是社会方向。另外要时刻关注财政支出在执行党的路线与方针上的发展情况,这是政治方向。

总的来说,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绩效管理都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在某些方面呈现片面性,相应的经验也不足,但是,拥有一个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尽快设立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促进相互交流与监督,为各行业的发展作支持。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现阶段而言,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从2003年起,我国相关部门针对资金支出陆续出台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区财政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些管理规则;而自2009年起,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一)对于是否进行绩效评价尚未达成共识

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已有十余年,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绩效方面的改革依然停留在绩效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上。由于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发展初期,评价系统尚未达成共识,甚至部分部门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正确对待考核工作,阻碍了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绩效评价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突出问题即是法律法规的缺乏与不完善。各地进行绩效评价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随意性大,考核的结果大大受限。因此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很难取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预期成效。

(三)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一大关键是该选用哪些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我国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缺少一套成型的评价体系,因此现阶段的还难以保证完全的公平公正。虽然很多地方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是难以达成共识,效果不明显。

(四)绩效评价的责任机构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统筹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不是很清晰,宏观监控紊乱。由于标准不一致,政府部门负责绩效评价时审查结果就无法统一分析,很难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无法有效配置资金,导致资金利用率难以提高。因此,绩效评价责任人不明晰的状况亟待改善,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宏观调控。

(五)没有充实的数据库支持

审核的准确以及彻底执行需要充足、正确的绩效考核的信息数据库加以支持。收集各项考核数据,不仅便于对以往情况进行分析,对下期评价的预测及顺利开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在前期进行评价审核工作时,没有注重数据的积累,各项支持也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历史数据库不完善。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各地方对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已就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各种管理措施,但还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指导,财政绩效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贯彻执行。我国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例如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对各级政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使部门绩效管理职能明确化,以确保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兼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结合,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首先,构建完整的“由投入到过程到产出到效果”这一缜密的指标体系,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体的、合理的指标结构。其次,在构建过程中将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有的支出绩效可以直接用定量指标来计算衡量,如经济收益等;有的则只能定性考察,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所以,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要适度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应用范围。对于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适合定量分析,而对于项目支出的全面、综合因素分析则适合定性分析,两相结合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期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对主管部门支出管理监督工作主要侧重于外部管理监督,部门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今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督促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服从于政府绩效管理规则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确保部门预算执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于此同时,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自身依法理财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出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四)明确绩效评价主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不仅应包括人大、政府内部的财政部门、政协、审计机关等立法机构和监督机构,还应当加入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应当将有关信息与资料分别按照不同的行业与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作为初始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评价信息的纳入范围,逐步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在保证对执行情况实时监控的同时,为提高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的效率,还需要依靠专业的绩效评价应用软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建立全国性的评价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广泛的绩效考评。

(六)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对于不同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都应以书面形式报告出来。其内容应包括:财政支出实际执行状况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计划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绩效目标情况的说明并列出其补救措施与调整建议;与历史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比较分析等。绩效报告编写完成后,要及时将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这是下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于此同时,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管理目标相结合,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约束与激励机制。此外,加强绩效评价信息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化建设,增强对政府各部门支出的监督,实现公共支出透明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哲实.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财政.2009,(14).

[2]黄锦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把握三个关键[J].中国财政,2010,(16).

[3]李春光,赵光磊.突出特点分类指导国家海洋局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考评试点的做法[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10):8-10.

[4]赵学群.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 下一篇:浅议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学技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