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师生沟通探析

时间:2022-08-19 09:41:24

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师生沟通探析

【摘要】时下,不少老师经常抱怨无法与学生沟通。真是“沟通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的学生,不仅不听老师的话,有时还公然与老师顶撞几句。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广大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认真探索一下怎样与学生沟通?“爱心平等教育”是师生沟通的基础;加强自身修养是师生沟通的要件;重视个性差异是师生沟通的保证;注重以德感人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理念 师生沟通

一、“爱心平等教育”是师生沟通的基础

爱是沟通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沟通。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被爱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尤其是从心底关爱每一位学生。我们的学生中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后进生中又有不同的“后进”:有思想上的后进生,学习上的后进生,劳动上的后进生。我们要能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把握与他们沟通的契机。这当中,后进生最难沟通。如果不能与老师很好的沟通,他们又将成为心理上的“孤儿”。有句话说:“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他们谈心,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心理上的共情走向共鸣,这样才能解除所有的沟通障碍。

二、加强自身修养是师生沟通的要件

1.加强语言修养。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沟通,基本上是一种语言过程,师生之间要表达的内容,要交流的情感,主要借助于语言渠道。因此,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灵活、熟练、准确地运用语汇。如果在教学中碰到那些“犟牛”学生, 犯了错误死不认帐,一些老师与他沟通时就很容易钻进死胡同,进入尴尬境地。这时候,语言技巧与表达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这样说:“你今天又犯什么错误了,老实交代,不然,我把你的家长喊来……”学生往往不买帐。如果换个说法:“xx,今天你可能又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要不然,你的脸色不会那么红,一定有事要告诉我。”脸色本不红的他,可能也给你说红了,相信他再犟也不会犟到哪里去。在教育沟通中,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要很高。要能随机应变,预先估计出自己的言语产生的效用和对学生的影响,要在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状况之后,精心遣词造句,运用恰当的语气,努力营造沟通氛围,从而达到轻松沟通的目的。

2.形成特色的专业素养。陈旧的教育理论,不仅学生不接受,教师自己也会时时感到不顺手,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也很难。这是因为我们的方式可能与时代步伐有了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在学习中加以理解领会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师生沟通的工作思路。

3.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显而易见的,上网查阅资料是最常见的学习手段;通过多媒体,丰富学生生活,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改善条件,提高教育沟通的实效;通过互联网与学生家长交流看法、意见,整合教育资源。如:遇到那些难以沟通的孩子,我们可以暂时先放一放,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可以通过群体教育的方法,老师面对大家,通过多媒体对群体进行道德教育等,让他们自己先从中得到一些教育,老师再面对他进行特定的引导,相信沟通就容易多了,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也是我们老师的工作内容之一。这些,都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

三、重视个性差异是师生沟通的保证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心理面貌的体现。师生沟通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腔调,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进行“一刀切”的沟通。沟通方式不能简单化,作风不能军阀化。我们沟通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之间存在鲜明的个性差异,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去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沟通的工作必须从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发展其潜能,张扬其个性。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的对象。“怀柔”政策应对那些性格刚烈的孩子,鼓励性话语留给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对症下药”才能让我们师生的沟通工作得心应手,对每一个学生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还自己心中“一片蓝天”,让孩子们的心灵在这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总之,新课改条件下的师生沟通有许多种方式,它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师生的沟通难,但只要我们能控制住我们所能控制的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一定能扫除沟通中的种种障碍,达到尊师爱生、互相信赖的良好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天河.浅谈“班长组阁制”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周崇山.新课改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要在“变”上突破[J].新课程(教研).2011(04).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中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谈课本中数学活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