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情境 悟情感 入意境 品语言

时间:2022-08-19 02:23:57

设情境 悟情感 入意境 品语言

【摘 要】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本文将从设情境、悟情感、入意境、品语言四个角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如何进行高中散文教学的审美研究。

【关键词】情境 情感 意境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17-01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人类教育中最微妙的工具――语言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教师“入境动情”的开讲能迅速吸引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佳句举不胜举。这些诗句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肃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情;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姿,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独领20世纪30年代咏秋散文的精品《故都的秋》。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从而深入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 捕捉情感,感悟文本的情感美

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中的景、物与事,从而捕捉到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如在学习刘鸿伏的《父亲》时,我就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对父子分别时的一幕场景的描写:父亲把“我”送到学校,安置好,该回去了。离别,是最能流露感情的时刻,这篇作品正是对此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幕场景,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镜头。每个镜头都凝聚了沉甸甸的几乎使人难以承受的父爱。“临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了肚子。’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父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炽烈、沉重,在最后的时刻,达到了情感抒发的高潮。“父亲登上了公共汽车,只把那背影留给我。就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刹那,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啊,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这个最后的镜头,语言不多,只寥寥数十字,但每个形象、每个动作却像镌刻一般鲜明突出,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并进而撞击着人的心灵。父亲的背影,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父亲在流泪……如果说,在此以前的种种描写仿佛琴声的高低抑扬变化不绝的话,这里便是弹断琴弦的戛然一声!父爱深深,经由作者委婉深情的款款道来,弹落读者几分感动的热泪。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每一处细节,感受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意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疼惜,体会文本所表现的情感美。

三 进入意境,感悟文本的意境美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往往构成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的生命。在一个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中,“意”与“境”是高度统一的,意与境的有机结合,其实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融,就是“物我合一”。《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首先是色彩上,花是“白”的,雾是“青”的,云是“淡”的,月影是“黑”的,树色是“阴阴”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而且是淡色;其次是声音上,歌声是“渺茫”的,流水是“脉脉”的,月光是“静静”的;再次是情态上,白花是羞涩的,满月似乎在小睡,远山只有些大意,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这样的景象不浓不淡,不明不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同导游,带领着学生一同畅游。师生共入意境,在赏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学生,学生领悟了作品,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散文教学就是再现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从这一意义上讲,散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四 品析语言,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散文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在散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意境美,还要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再三品嚼,此文的语言实在很美。首先是叠词美,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静静地、薄薄的”等等。这些叠词不仅写景状物绘声绘色,而且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其次是动词美,《荷塘月色》中动词的锤炼可谓出神入化,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点活了月光,又营造了一个在月光照耀下的水汽朦胧的境界。再次是修辞美,全文的比喻很多,且各有鲜明的个性。如,喻荷花如“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荷花的银白和光滑耀眼,又写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丽高雅之美。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总之,散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散文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上一篇: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双差生”,不应成为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