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2-08-19 10:21:13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情感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情感教学的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提出完善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因为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通过情感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情感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不得不学变成我要学习,从而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

1.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教材中的文章都流露着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从而体会到文学之美与道德之美,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是通过文字与语言进行的教学,教材能够向学生展现自然之美,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杜甫的《望岳》等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现了自然的启迪,通过对自然的赞叹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之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元素,能够提升学生在鉴赏中的情感体验,培养更加健康的审美观。初中是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心理学上来说,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叛逆心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让学生从历史与文学的角度认识教材中的伟大人物,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比如《出师表》《过零丁洋》等历史名篇,通过挖掘相关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初中语文教材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创造性劳动,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人类的情感是多方面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文学的情感吸引学生。李泽厚说:“中国文学以抒情胜。”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能够在审美中创造美,比如《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等篇章,能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情感,从而为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支持。

2.做好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课堂虽然是初中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但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教学,做好课堂拓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教学应该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语文的影响力与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文史知识晚会等方式,能够使语文情感教育得以延伸,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准备、参与、表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积累丰富的素材,培养健康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真实的情感来自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来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情感,比如在参观烈士陵园中感受革命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孤儿院的服务中,让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爱心,感受关爱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中去,进入自然中去,“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充分利用生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获得情感熏陶。

3.在教学方法中渗透情感教育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是一次情感的体验,为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需要积极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想象是“表象的改造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形象,从而建立新的物质上和精神上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想象也是建立存在着的客体的形象,而该客体不是他个人经验中所遇到过的。”通过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结合自身的体验感知教材的内容。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该诗句中的意象与描写相对较难,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充分地融入教学课堂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积春.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学习效率[J].甘肃教育,2008(17).

[2]林丽平.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J].华章,2009(07).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中学)

上一篇:新时代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其... 下一篇: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