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成本构成与物流成本优化分析

时间:2022-08-19 08:00:55

我国流通成本构成与物流成本优化分析

内容摘要:降低流通及物流的体制机制成本,已经是关系到我国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央连续出台了两个关于流通的重要文件,就是要确保《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全面落实。降低流通及物流的体制机制成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促进内需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性。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深化流通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流通产业的大部制,将商流与物流的监督与管理,归并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构筑流通发展平台,以促进流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流通成本 商流 物流 体制机制

我国三年内出台了三个关于流通业的重要文件,即《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在2012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点讨论了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这表明加快降低流通体制机制成本,促进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降低流通成本已经关乎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从经济角度来看,流通成本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可以理解为流通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总和。因此,降低流通成本不是哪个领域或哪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物流成本问题,就是要从全局性、整体性、严重性、迫切性的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流通领域成本的构成

降低流通及物流的体制机制成本,是关系到我国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从流通成本的构成、流通成本的本质、流通成本的宏观因素、流通成本的微观因素四个方面探索流通产业的成本构成。

(一)流通成本的构成

流通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商品流通成本和物品流通成本,即商流和物流。需要掌握商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同一个流通过程,才能从成本的构成角度认识流通。

商品流通活动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主要包括:商品进入流通市场,买方进行的市场调查,了解掌握商品信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商家的促销活动,双方达成交易,最终完成商品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消耗和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构成了商品流通的成本。多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电子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商流活动成本一直保持下降的总体发展趋势,劳动者的消耗和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也同样呈现出下降的总体趋势。因此,商流成本在流通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在持续降低,成为流通成本中可控的因素之一。

相对于商流成本而言,物流成本在几年间一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虽然物流技术的创新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现在的流通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B2B、B2C、C2C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都要依靠物流来实现,物流中的劳动者消耗和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必然猛增,因此,物流成本一直持续增加,在流通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这也是未来流通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二)流通成本的本质

商品的成本主要包含劳动者的消耗和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这两个方面的本质构成,而流通成本的本质则是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劳动者消耗和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这也是流通成本中最本质的构成。随着成本本质带动了商品价值的增值,也形成了流通成本的增长。

在流通成本的本质中,劳动者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领域,商流活动中,劳动者的成本占较大比重,并主要以劳动者的成本为主成本,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则相对较小,比重较低。而在物流活动领域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则比较集中,随着现代物流设备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者消耗的密集型物流活动已经逐渐消失,劳动产品的转化成本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主成本,并且比重也在逐年增大。

(三)流通成本的宏观因素

流通成本的宏观因素是从流通领域的总体统计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的,宏观因素主要包含商流领域和物流领域两部分的宏观成本,商流成本的宏观因素由商流的资金流、信息宣传的成本、人员管理的成本等组成。物流成本的宏观因素由物流及因物流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人员管理成本、物流的设备器材成本、信息宣传的成本等组成。

(四)流通成本的微观因素

流通成本的微观因素是从流通领域最基础的角度,通过对成本的具体核算进行分析与探索的。微观因素也由商流和物流两部分构成,商流活动的微观成本主要是商品进行交易时形成的各种具体成本,一般而言是交易时的各种劳动和相关资本的损耗。物流活动的微观成本是物流领域过程中的各种劳动和相关资本的损耗,比如:运输、装卸、储存、加工、回收等。

物流领域的体制机制成本

流通成本是在流通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和资金的总和,包含商流和物流,商流是商品所有权的转变,而物流则是商品实体的转移,因此物流成本必将高于商流成本。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流通成本等同于物流成本,降低流通成本,首先要降低物流成本,不重视物流成本的问题,片面的讨论流通成本问题,将成为空谈。因此物流领域的成本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美国学者的“黑大陆”观点,日本教授的“物流冰山”理论,都说明我们所能掌握的物流成本,只不过是总成本中较小的一部分,很难反映实际的物流状态。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完善,以及技术与管理的进步,为降低流通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黑大陆”与“物流冰山”依然存在,但是,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宏观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的经验,将我国的宏观物流分为三部分: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保管成本。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管理手段的比较,形成一个比较体系,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宏观物流的全貌。据我国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占GDP的比重为18%,连续四年维持在18%的比例上,高出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而且只是依据宏观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得来的数据,还不能算是包含了全部的物流成本。数据显示的物流状态,基本反映了我国宏观物流的全貌,可见我国经济运行中物流成本之高。

当然,仅仅依靠宏观的物流数据,是不足以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还在于控制体制机制方面的成本。我国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振兴物流产业的重要规划文件,这个文件的出台,使我国的物流产业在近几年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特别是物流产品总量的提升,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但是,物流业的发展还需要一种有效的体制管理,单一的文件出台,还不足以降低物流的成本。我国的物流体系是一个大系统,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对物流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制约,尤其是物流领域的高额成本收费,使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

央视财经频道的调查发现,物流企业的路桥费用使成本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被路桥费用所占据。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路桥收费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纯利润超过了银行、石油等垄断企业,更有数据显示,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收费公路在我国,收费公路严重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这些路桥费用仅是一部分部门收取的费用,并非全部费用。近年来,有媒体曝光物流企业超载超限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成本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在物流企业中,通过超载超限来均摊成本的做法非常普遍,甚至成为业内的公认做法,这一现象导致的环境污染、人身财产伤害、路面损毁、车辆故障、重大交通事故等问题频繁出现,因此,深化流通体制机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更有相关媒体报道,个别地区出现了包月制度,只要上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一个月内不受限制,任意超载超限,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物流产业的成本,更从深层次体现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紧迫性。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降低流通成本

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唯一的针对服务业的振兴规划,并在2012年中央又密集出台了两个振兴流通业的重要文件:《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反映出国家已将物流产业的发展作为部级规划提出,将降低流通成本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2年底的会议上,又把降低流通成本作为经济议题重点讨论,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降低流通产业成本的要求,降低流通成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其紧迫性、重要性已经体现出来,降低流通产业成本已经成为全局的大问题,需要具有大局观念,并进行全局思考。

我国的物流产业需要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需要适应物流这种跨越地域、时间、行业的有效管理体制,物流产业是一个大系统,改变目前多部门管理的局面,需要构建流通产业的体制平台,需要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相对应的体制机制,要有重点的、明确的、负责的、权威的政府管理部门对流通产业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才能降低流通产业成本,当然,这也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的流通体制机制改革来看,降低流通的体制机制成本,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应将流通成本中的商流与物流,全部纳入物流系统的管理与监督之中,大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规范流通体制中的成本运行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以促进流通企业的体制机制成本降低,全面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降低流通成本在我国被认为是商业领域的问题,应由商务部主要负责,2012年两个文件出台后,商务部领导和有关专家非常重视,积极响应,但单靠商务部很难推动(国发[2012]39号文件),因为流通的成本主要是物流的成本,商务部的管理主要还是商品流通方面,而商流只占降低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在物流成本中,商务部不管物流,也管不了物流,因此这样的体制管理是不合适的。单靠商务部一家是难以实现降低流通成本的,降低流通成本既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要内容,其本身也就不是一个部委的事情,而要从国家经济的全局进行调整,因此,大局观念和全局思考必不可少。

结论

深入贯彻2012年中央政府出台的两个重要流通业文件,就必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减少体制机制性成本,把大系统、大范围的物流产业归纳到政府的管理之中,规范物流产业的运行成本,降低物流产业的体制机制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避免政出多门的现象。

根据我国政府多年来的体制改革经验,为了保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全面实施,以及两个重要文件的全面落实,建议实行流通产业的“大部制”,将商流和物流的监督与管理,全部规划到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以此解决流通企业反映强烈的体制机制性成本,避免高额收费的出现,降低流通产业的成本,扩大内需的持续提高,并且规范物流产业的运行成本,构筑流通发展平台,以流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流通成本及物流成本问题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5)

2.葛晓梅,孟宪磊.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成本研究[J].商业时代,2012(18)

3.赵凯.连锁零售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战略价值分析及体系构建[J].商业研究,2007(3)

4.陈正林.企业物流成本生成机理及其控制途径—神龙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1(2)

5.史耀雄,姜阀.刍议“十二五”时期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13(19)

上一篇:心宿二周青青 下一篇:物流企业盈利模式战略地图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