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时间:2022-08-19 05:58:34

中国纺织品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08-03

摘 要 后配额时代,纺织品的国际贸易进入了自由贸易期。在全球纺织品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下,中国纺织业遇到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对的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在后危机的背景下提出应对“后配额时代”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后配额时代 “双边监控”体系 技术性壁垒 贸易预警机制

2005年1月1日,垄断全球纺织品贸易40年之久的纺织品服装配额终于“寿终正寝”,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正式回归到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中。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使得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纺织行业将凭借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绝不意味着世界纺织品全面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全球纺织品市场格局也不会因此产生根本性与革命性的变化。

一、现阶段中国纺织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注重研究2005年后的数据来简要分析我国纺织业现状。在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业表现的显著特点就是出口增长势头迅猛。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18.249.10.82/

参看图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甚至在配额制度取消之前,我国的纺织业就实现了出口额的逐年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218.249.10.82/

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出2001年到2008年的这8年间,纺织品出口额平均增速达到18.44%,远高于世界纺织品出口平均增速8.32%。但表2中清楚地显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自2003年以来逐年回落,而05、06年的过度增长正是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品出口迅速飙升,出口形成“井喷”之势的体现,但是在07年降为18.9%,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直降至8.18%。

短暂的大规模出口并没有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持续上升的产值,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纺织品竞争力已显现出向下的趋势。尤其是08年,在遭遇了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率几乎跌至了21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与01年增长水平相当。从我国纺织业自身特点来分析,导致我国纺织品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消失

据美国WERNER国际纺织权威统计所报告,07年中国沿海地区纺织品劳动力价格为0.85美元/小时,内陆地区为0.55美元/小时,仍具有很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由于长期高强度使用廉价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劳动力边际成本持续上升,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强

中国是纺织品原材料生产大国,但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纺织天然原料存在资源供给瓶颈,加上中国纺织品加工能力庞大,每年须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棉花和化纤原料。相比之下,同为纺织品出口国的印度是棉花的净出口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净进口额也比中国低得多。因此,近年来国际市场棉花油价格的上涨,给中国纺织品生产造成很大压力。

(三)纺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配额制的取消固然给出口企业带来机遇,但一旦出现有力的外来竞争者、国际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等状况,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说明我国纺织业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很弱。即使是在华东产区的江浙地带――这里的纺织业具有高度的集群效应,在面对市场的不景气时,也不能自保。

二、解读后配额时代

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市场呈现出于以往不同的新形势、新特点,唯有正确分析并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准确评价中国纺织业在这个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

配额体制的瓦解也打开了发达国家因配额限制而受到保护的纺织品市场,大量增加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机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纺织企业高端产品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也变得进一步开放。配额制的取消推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扩大了纺织品贸易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配额取消后,各纺织品供应国突然释放的生产能力加剧了市场的争夺。市场的优胜劣汰使得过去靠配额的庇护得以生存的企业将被淘汰,而中小生产企业也引来了重组的机遇。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市场面临的挑战

后配额时代,出口与进口之间的矛盾造成全球纺织品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一点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双边监控”体系、反倾销调查、生态标准技术壁垒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在配额取消后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加入WTO时做出的让步――与欧美等国家(地区)签署的纺织品“特保”条款也成为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入的最主要措施。上述这些都是我国纺织品在后配额时期受到的挑战,如不能顺利克服,就会阻碍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影响。

三、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分析

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国际上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是配额取消后的最大受益者。而从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和受到的挑战中可以看出,中国纺织品出口并没有维持大幅度的出口增长。从配额取消中的到得实惠也不足以抵消国际市场变动所造成的冲击,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低价竞争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纺织品制造企业单纯追求扩大市场分额,过分注重数量增长,而使纺织品出口价格被压得过低。据统计显示,纺织出口大省江苏省大多数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数量都连年翻番,而单价却大幅下跌。低价抢滩欧美市场,给当地市场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冲击下,中国纺织品的低价优势将必然被看作是倾销的嫌疑。

(二)自主品牌缺位

目前,纺织品行业的利润分配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与出口国,但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等中间环节的微薄利润,在产品原料和销售等大部分利润则几乎都被国外企业赚走。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微薄”的3%-5%;这些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我国纺织品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在整个利益链中,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只有10%的利润。

(三)过度依靠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纺织品每年的产量中国内只能消化35%,65%都要在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在去年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闽粤、江浙等地的很多小型纺织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其根本原因不是上升的原材料价格遏制了生产能力,也不完全是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涨,罪魁祸首是骤降的国外订单数量。

(四)频发的贸易摩擦和恶化的贸易环境

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在各国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想在世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时,必然会遭遇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冲突。

(五)发达国家过度保护

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制造在世界范围已不再具比较优势,但它们能在本国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等领域获得补偿,从而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但发达国家对其纺织业的过度保护激化了其与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的利益矛盾。反倾销方面,国外调查机构在计算出口产品倾销幅度时,用所选择的替代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作为出口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常导致不存在倾销的产品被认为存在倾销。

四、中国纺织品应对后配额时代挑战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强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1.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现代纺织业的发展,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进行产业升级,而现代纺织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所谓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它既有产业属性又有区域属性。同时,它的微观构成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强调一定地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业基地、产业链、特定空间竞争力集聚、各类支撑服务体系4方面要素。

2.开发自主品牌

在后配额时代,还应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以数量增长的途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具体讲,就是要从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还应加强品牌研发和推广能力,特别是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一方面可以在国外适宜地设厂,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介入国外营销网络,开发自有品牌,获取品牌及批零利润。

(二)加强国际间的协商合作,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应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受益者不仅是中国企业,还包括为数众多的外资纺织服装企业、国际买家及消费者。同时,中国国内巨大的纺织品消费市场也为各国纺织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和纺织品的出口,通过与贸易国的协作是可以达到共赢的。

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充分利用WTO协商机制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对话,加强双方沟通理解,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客观事实澄清“中国”的错误观点,争取与印度、印尼等国建立合作互利关系,为我国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应对贸易壁垒

首先,要密切关注我国纺织企业重点出口地区情况,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出台及政策动向,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方面及时预警、限制出口量大、价低、质劣的出口纺织品;另一方面及时通报国际纺织品出口市场形势,避免盲目出口,规避出口风险。

其次,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纺织企业出口经营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对重点敏感出口纺织品要做好出口价格、国家和地区的监测工作;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运用科学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个别企业竞价销售、扰乱出口秩序等恶性竞争,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保障出口秩序的正常化。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着有利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纺织业应在这个新时代里,利用自身优势和基础把握住机遇;同时,用全球化的视野分析看待我们自身的缺点,探究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后配额时代的广东纺织业.广东社会科学.2006(1).

[2]金伟杰.对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分析.新西部.2008(4).

[3]陈钢.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总第565期).

[4]严斌,赵银德.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总第456期).

[5]刘晶晶.关于中国纺织品出口低价的探讨.经贸观察.2009(01).

[6]贺映辉.论配额取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商业经济.2005(总第272期).

[7]杨金玲.从"双边监控"走向"配额管理"――2008年中欧纺织品贸易展望.对外经贸实务.2008(4).

上一篇:浅析人口因素对中国能源需求的影响 下一篇:河南焦作缝山省级矿山公园画册的主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