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9 12:29:18

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解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的应用现状,探讨中小企业业绩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的目的、模式、效果、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思考,进而对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业绩评价 现状 调查分析

一、调查情况综述

(一)调查目的

业绩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导向性作用,直接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目前中小企业业绩评价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我市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探讨目前中小企业业绩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市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调查对象

1.样本选取。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我市50家中小企业,然后通过E-mail、信函并结合实地访谈等各种方式,发出调查问卷,结果共收回有效答卷35份。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困难性,对样本的选取没有涉及规模、行业等问题。

2.具体调查对象。具体对象为熟悉样本企业业绩评价情况的总经理或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财务管理人员。

(三)调查时间

2013年3月-5月。

(四)调查内容

企业业绩评价的目的、模式、效果、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

二、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数据统计

包括业绩评价的应用程度、业绩评价的主体、业绩评价的目的、采用的业绩评价模式、采用的业绩评价标准、业绩评价的效果、影响业绩评价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大困难和评价内容的完善共十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统计结果表明,在35家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1.4%的样本企业建立了业绩评价系统,仅有8.6%的样本企业未建立业绩评价系统,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当局都认识到业绩评价的重要性,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业绩评价制度。

2.关于业绩评价的主体。在建立业绩评价系统的33家企业中,81.8%的样本企业的评价主体只涉及内部主体,只有18.2%的样本企业,其评价主体既涉及内部主体、又涉及外部主体,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只建立了内部评价系统,主要从经营者的角度对企业的内部经营效益、部门经理及员工进行业绩考核,而关于企业外部主体(政府、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贡献和经营业绩的评价体系则极少涉及。

3.关于建立业绩评价系统的主要目的。统计数据表明,63.6%的样本企业是作为事后奖惩的依据,分别只有12.1%和6.1%的样本公司选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或为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这说明许多企业仅仅将业绩评价作为职工分配奖金的一种辅助手段,员工对业绩评价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评价结果会对自己的薪金有多少影响,这使企业容易陷入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发展的尴尬境地。

4.关于采用的业绩评价模式。统计数据表明,在建立业绩评价系统的33家样本公司中,30家企业采用传统业绩评价模式,3家企业采用EVA业绩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等其他模式暂无企业采用。进一步的调查显示,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对诸如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等知识不知道或不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中小企业业绩评价的主流方法仍然是以考核经济效益为主。

5.关于业绩评价标准的选择。统计数据表明,90.9%的样本企业将年度预算作为企业业绩的评价标准,这也进一步说明大多企业建立的是内部业绩评价系统,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事后奖惩的依据。但也有部分企业采用的不是单一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将几种标准结合在一起(多选导致合计数不等于100%),例如,当企业要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时选取的是竞争对手或历史标准。

6.关于影响业绩评价效果的原因。统计数据表明,分别有54.5%、9.1%的样本公司认为评价效果“一般”、“较差”,这说明样本企业的业绩评价效果不理想。而其中有51.5%的公司把评价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归于评价指标不科学,这也正是目前本市中小企业业绩评价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7.关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统计数据表明,74.3%的企业考虑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53.8%的企业认为完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的指标,这是因为实际操作中,既不存在可以套用的万能“模板”,更不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另有26.9%的企业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学识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相对较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一些现代业绩评价理念,如战略、可持续发展、平衡计分卡等不知道或不熟悉。

8.在35家被调查的企业中,37.1%的企业赞同将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纳入业绩评价系统,62.9%的企业持反对态度,这说明大多中小企业仍以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的业绩评价目标。将企业视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单纯的投入产出系统,片面地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立起来,没有认识到企业的社会性、系统性,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影响。

三、调研后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适于多元评价主体使用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淮安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建立的是一元评价主体的内部业绩评价体系,仅是从经营者角度对企业的内部经营业绩、部门经理及员工进行考核,这种评价体系偏重于企业自身的财务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政府、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同样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注重内部经营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需要来建立业绩评价体系,通过综合的业绩反馈信息,使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既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也可为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

(二)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新视角评价企业业绩

淮安市作为苏北大市,中小企业在全市上下的通力协作下,虽然克服了资源紧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等不利情况,进入了稳步成长的上升期,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突出等严峻问题,其中部分企业的发展模式依然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这种生产与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当前我市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注重对财务绩效的评价,尽管部分企业也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但仍然以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的业绩评价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评价系统中来,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依赖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一些污染指标的计算,可以约束企业的行为,使企业不要为自身的经营业绩而牺牲生态环境;另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还必须考虑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如解决社会就业、支持公益事业和上缴国家税收等,把社会责任引入业绩评价体系,有利于防止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冲破道德底线。总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新视角评价企业业绩,可以引导和督促企业放弃传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树立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构建个性化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客观科学地反映各要素、各领域、各环节的真实业绩,企业应注意既不存在可以套用的万能“模板”,更不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由于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所限,往往照搬照抄一些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或方法,没有考虑企业本身特点以及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导致业绩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我市中小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特点,如经营战略、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性等,构建个性化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说,在指标设计过程中,既要注意评价内容上的协调问题,即经济、环境、社会指标的协调;也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这样设计的指标体系,才能对企业业绩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系2013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淮安中小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13-33)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中国企业的相对业绩评价应用调查[J].商业研究,2011,(7).

2.刘海英,马桂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方法问卷调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9,(3).

3.叶志锋,赵爱芳.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作者简介:

刘红梅,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王玉华,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

周爱荣,女,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

上一篇:烟草行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企业发展网络会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