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初探

时间:2022-08-18 11:53:10

我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初探

民族中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最大财富,也是该民族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世界各国目前都非常重视利用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具有五千年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淀,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也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扭曲

当代大学生是自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以来成长起来的,其大多未经历生活的压力,且人生一直都是较为一帆风顺的,从而导致其个性发展大多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反对束缚。这种个性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当中就较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是出现暴力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观上缺乏理性认识。以见义勇为等行为来看,其在观念认知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很难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这种矛盾性的差异,也体现了当前社会当中不良思潮对于大学生思想的腐蚀。

2.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指的是大学生对于自己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中是否切合其内心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低往往取决于其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很多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不损人”且尽量“利己”的这个“不作为”层面上,处于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且没有达到主动帮助他人、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己任的“作为”层面。

3.诚信意识淡薄

在全国许多高校里,诚信的缺失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如高校中较为常见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利用虚假材料骗取国家助学金、剿窃论文、篡改成绩、伪造个人简历、擅自违约等等,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但给学生自己,同时也给学校甚至是全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大学生诚信是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是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每个有志青年来说,是其成长和成才的思想基础。

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建立在责任意识之上的自强不息精神,己然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与凝聚力中,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精神支柱,才可以使得我们的民族可以万众一心,在历史的长河中披荆斩棘,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纵观我国历史,每当中华陷于危亡之际,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这种忧国、报国甚至是殉国的精神就为民族精神,这些无数先烈们的思想与行为也成为我们后人永远的模范与榜样。

3.民本与仁善的伦理道德观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较为重视社会道德伦理建构,且从先秦开始,以儒家和道家作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当中,在这些方面就作出了很多积极有益的贡献。我国的古代思想家们尤其是儒家认为,“义”与“利”间的关系是关系到道德修养的大事。在二者的关系上,儒家强调“先义后利”,要“见利思义”,不可“见利忘义”,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以及对于“利”、“义”的要求,要求个人“为天下兴利”,从而强调群体的利益,并倡导个人价值为社会价值服务,这种道德价值观在现代社会是值得提倡和很有必要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榜样可以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敬仰,并且不断激发人的上进心,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失,往往是由于缺乏榜样和奋斗的方向。给大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自觉的效仿,并且朝着理想与价值目标去不懈的奋斗。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若是可以充分的发挥榜样对于大学生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则可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有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的提高。

2.适时对大学生灌输传统文化道德规范

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灌输教化法,即通过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来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灌输,并切实的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因此,需要利用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孝道”、礼仪。如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中西方节日,给学生召开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大学生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读本,规范大学生言行和加强思想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需要通过言教灌输,更需要以身立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切实按照所授的传统文化去做,会让大学生崇敬进而模仿,从而形成较强的号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带头人,只有其精通了传统文化知识,才会充分的利用传统文化,来对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加以正面积极引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高校是关乎培育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加强大学生道德规范与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郑航.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章福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8(6)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现状 下一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