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特色鲜明大学章程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09 06:57:58

对建设特色鲜明大学章程的若干思考

前言:本文紧密结合深化大学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中关键问题,对制定大学章程的指导思想、实施过程、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阐述,对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加快大学章程建设,把大学职能、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发展目标、文化特质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明确学术机构功能定位、教授治学基本形式、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干教学员权利义务、经费资产管理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立章程要偱章有据,指导思想要体现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作为高等学校,在制定章程中需要把握以下重要原则。一是坚持依法治校。必须把法律法规作为章程的基准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理顺内部关系,加强结构治理,构建运行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依法从严治教要求的有效落实。二是坚持教授治学。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章程要保证教授参与学术事务决策和管理的权益,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科、治学术、治教学、治学风中的作用,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新内涵。三是坚持科学决策。进一步规范办学自的行使,明确各级机构的决策权限,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院校重大决策行为,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四是坚持突出特色。通过章程建设,集中反映学校上下的共识与创新性办学特征,把特色发展思路、符合教育规律的制度机制确定下来。章程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校形成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过程。

二、建立章程要遵章有序,制定过程要体现很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大学的历史,而且构筑着大学的未来,对大学建设发展意义重大。高等学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制定章程时,必须要充分酝酿、广集民智、多点权衡、稳妥推进,使其反映全校的意志,体现公信力。一是建立共同的认识基础。必须把办学育人中成了核心理念,院校发展中汇聚的智慧结晶定入章程,才能有力地凝聚共识,体现融合,为学校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二是凝练鲜明的办学特色。大学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制度,如果“千章一面”,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大学。在具体操作中要把最能体现办学理念,最能凸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内容写入章程,才能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确定科学的内容要素。《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章程载明十项内容,这十项内容是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际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普适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必须结合实际,按照突出使命任务牵引、突出学术机构优化、突出内部关系治理、突出改革发展重点的原则梳理具有自身特色的章程结构,。四是吸纳各方的意见建议。大学章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解决学校内部复杂的管理命题,减少矛盾并激发办学的活力。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问题很多,因此在制定章程中,必须要复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不同声音,让建设章程的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动群众,真正反映民意,切实公开透明。

三、建立章程要准章有度,形成章程要体现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大学章程的使命就是把学校正在做、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下来,高等学校把握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章程建设,要统筹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作为大学本质体现的章程,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章程的制定还是有不少创新空间,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薪火传承和校园文化,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也各不相同,承担的任务也有所区别。制定章程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大框架下,充分反映校史校情和独特品质。二是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学章程建设既要秉承原先所坚持的优秀传统,又要适应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对不符合和不适应历史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替换,让大学章程与时俱进。大学章程建设要充分吸收其他高校发展的先进经验,集百家之所长,铸自身之特色。在坚持诸如科学精神、批判精神、自由精神和独立精神的同时,凝练出符合自身特质的大学精神。三是把握好章程与上位法之间的关系。大学章程作为高校行使权力的准则,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下位法”,在章程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法、教育教学相关法规所明确的框架要求规范有关事项,不得与相关法规制度抵触或悖反。对章程而言,国家有关法规条例是权源依据层面的上位法,而非具体内容层面的上位法,对于具体事务的规定,大学章程遵循“不抵触”原则,而非“依据”原则。四是把握好章程与制度规划的关系。章程是学校的“宪法”,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以章程为依据,不得与章程相抵触。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章程可能会出现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这就必须修改或更新章程的内容。重要的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修改章程,这样才能树立章程的权威性,实现依法治校。五是把握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从权利构成本身讲,院校是一个权利的共同体,客观上存在行政权利体系和学术权利体系,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因此在章程实施中,要进一步突出学术地位,强化学术参与,彰显学术精神,形成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规范运行、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训练部研究生处;河南 郑州 450000)

上一篇:天然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下一篇: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行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