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为何如此众?

时间:2022-08-18 02:25:54

国学大师为何如此众?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生产大师的年代。但在国学领域似乎恰恰相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采,“国学热”在国内勃然而兴。传统典籍读本备受青睐,“国学”刊物流行于市,“国学”丛书目不暇接,一些大学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开设“国学概论”课程。近期,在出版领域,“国学导师”、“国学金牌导师”、“国学大家”等诸多大师也携着他们的出版物同时涌现在人们面前。

“著名国学导师张其成”的名字被很多人了解,还是源于他公开进行的讲座。今年5月31日,他在国家图书馆进行首场国学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国学大家张其成带CEO们领阅经典国学》。张其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这次亮相上,人们更清晰地记住的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讲台上堆放着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他的新书――《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这是继2007年张其成讲读周易系列图书之后推出的新作品。

在张其成看来,国学是以“易道”为中心,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代表的。学国学的主要作用在于修心和开智。修心,就是修民族的心、企业的心、个人的心。对个人而言,可以使心灵纯净、心态平和、心情快乐。开智就是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在直觉思维、灵感思维、体悟思维中开启智慧,最后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在全民读国学的过程中,张其成最先提出了“国学心智管理模式”。他认为,“国学”思想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可为中国化的企业管理提供崇高的价值理念和指导。

张其成认为,国学不仅仅可以用于企业管理,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要强大,就要有自己的文化,要有信仰,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也会让我们每一个人活得更有意思。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何醒说,国学书现在很多出版社都在做,但是太通俗的时候,表述出来就容易脱离原意;而很多学者写的书又太古板,老百姓无法读懂。这是国学书出版的一个矛盾。张其成著作的特点之一,首先是语意非常准确;其二,是把人生领悟和国学的精髓结合起来启发民众;最后,他还把自己的书法贯穿在书中,把领悟的东西用书法表现出来,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而冯学成的名字在走向出版界之前却是在民间被很多普通市民奉为“大师”的。2004年初,55岁的冯学成在成都创建了全国首家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私人书院――龙江书院。

冯学成称,初建书院是出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并不是说你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有在文化上的传统、传承。这个传承就是绵延五千年的我们称之为‘国学’的东西。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严格来讲,是我们在学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那么我们又拿什么和人家交流呢?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西方不少优秀的思想家非常看重中国传统文化,而我们自己对它的认识却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提高人们的修养,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打造和谐社会,都离不开传统文化。”

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冯学成就在高升桥南街的一个小区租了个约200平方米的房子,面向市民,来者不拒,定期开坛设讲,吸引了教师、白领、媒体工作者、企业老总、学生等各界人士。讲述的内容包括《论语》、《庄子》、《易经》和《道德经》,等等。

近日,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了“冯学成国学普及丛书”,包括《禅说庄子》(一)、(二)和《信心铭》。这些书多是由冯学成的讲述整理而成,保留了很多口语化的内容。

冯学成20岁的时候在著名的海灯法师举荐下,参拜本光法师,之后又参拜贾题韬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等。40多年来饱览经史,深入禅观,因此他是一个有师承的人,和台面上的某些“大师”不一样。

在有些人批评冯学成的讲座不够通俗、不是深入浅出而是浅入深出的时候,冯学成表示,他希望听他讲座的人能够对于典籍有些基本的了解,这样听他课的时候就是一种交流和对话,而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次的布道和感悟。

对于“国学大师”称呼满天飞,网友默默在博文中表示:“‘国学’的范围太大了,它泛指中国传统学术,外延则因语境变化而有差异。他们有时凸显诸子学,有时重视经学,却始终未以儒学或经学代替国学,而是以经、史、子、集为基本内容。”这么纷繁复杂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哪一个有志于“国学”的专家学者做出了“大师”的成就呢?正如辞去“国学大师”称谓的季羡林老先生所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不独老先生如此,就连钱钟书这样博闻强记学贯中西之人,也只能写出《管锥编》而已。

对于当下的国学出版热潮,人民大学教授刘后滨认为,目前的这种国学热和各种史学读本热一样都是民间热,两种出版交相呼应,让很多民间写史、民间研究国学的人有了出头之日。

如像冯学成这样的人出身社会底层,和很多大知识分子述而不作不同,他把自己多年的学养和人生感悟结合在一起,而且面对普通民众授课,在课堂以外进行传播。

“国学的复兴是民族主义的一种张扬,以前历朝历代没有人提出‘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古代包括朱熹在内的学者都是实用主义者,更多的是看重结果。”知名学者刘仰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是民族主义者,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趋势下,必然会出现用各种方式强化民族主义,其中包括用历史和文化强化民族主义,这种先例最早在欧洲一些国家就有。但这种民族主义张扬的背后的可怕之处是把历史和文化变成一种拒绝进步、拒绝改变的东西,不分精华糟粕一并传承接受。

刘仰还认为,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学贯中西的,如果你对西方的文化文明史缺少了解,只在故纸堆里研究则很难成为大师。因为你很难为现在的中国人提供可借鉴的东西,在缺少对比的情况下,很难提供适应现代环境的有意义的指导方式。

“对于国学图书,出版商是迎合民众的,民众有热情和需要,但没有很强的分辨力。”刘仰说。

上一篇:养的博客与不用养的博客 下一篇:多元文化与艾森豪威尔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