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

时间:2022-08-18 11:35:52

怎样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并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强,如在这个阶段注意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能力,那么,新课标所要求的1600个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容易达到的,而且他们还有能力认识更多的汉字。如何增加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主动去学,轻松地学,愉快地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 利用汉字的象形性,激起识字兴趣

1. 从“无”到“有”。低年级的学生开始正式的汉字学习,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过程,他们的识字必须与具体事物相结合,才能显示字的意义。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汉字的图形化和表意特点,让儿童识字从图入手,通过图形了解字的意思。如 “羊”字,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上面两点如同山羊角,整个字像个羊头,这样学生易懂易记。再如“笑、哭、马、鸟”等汉字,都可以让学生从字形展开想象,进而读音、识形、知义,在这一识字过程中,学生就会觉得识字既容易又有趣。在整个识字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由具体的图形走向相对抽象的笔画和部件,在笔画和部件的构成中,再次向表意的图形转换,来了一个认识上的螺旋上升。

2. 从“有”到“新”。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单单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且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过程,储存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分子结构学家鲍林说:“你的记忆库中的信息越多,你就越习惯于把库中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这样,记忆库的使用也就越自如。”在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之后,从汉字的构字方法着眼,有意识灌输一些浅显有趣的构字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1) 会意字“休、尘、尖”等,都由几部分组成,见字形即可会其意。“尖”就是上小下大;“休”就是一个人靠着树木休息。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会意字具体形象的特点。

(2) 还可把80%的形声字,以形旁为依据,把汉字分成若干族(即字族),让学生一族一族地掌握。例如教学“白”字时,可以通过加形旁的方法让学生给“白”字找朋友,使学生认识“帕、怕、伯、迫、泊”等一族字。这样来识字,速度快、效果好,学生也有兴趣。

3. 利用已学的汉字,联想识字。当教给学生孤立的一个汉字时,他们就会试着给这个汉字找朋友,联想到一些具体的事物,根据学生这一识字规律,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联想识字,如教学“手”,联想到“手心、手背、手指、手臂”,从而可以认识“心、背、指、臂”。然后再组织同学进行动作表演,如举出“手心”的字卡,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一方法,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 创设汉字环境,强化识字兴趣

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应该注意去营造一个学生识字的良好环境,对这种兴趣加以培养。

1. 精心布置,营造班级识字氛围。首先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笔者有意识地将放大的课程表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开辟出图形文字相结合的生物角,挂起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这样,增多了学生与汉字接触的机会,再加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过程就不显得单调枯燥。也正是在这反复接触中,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另外,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动口的特点,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一块每周诵读角。在里面写上《三字经》中的一两句话,每节语文课前领着学生齐读,“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些字轻易记住了。最后是要在同学间形成浓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有不懂的字就问,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识得新字。

2. 举办家长学校,创设家庭识字环境。家庭识字环境的创设也是提高学生识字量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橱窗等途径建议家长在家庭创设识字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阅读课外读物,让孩子把在阅读中认得的新字词摘录下来,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样,孩子们会毫不费力地习得一些汉字,成功的喜悦使得学生的识字兴趣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 通过游戏活动,保持识字兴趣

儿童的兴趣缺乏持久性,怎样使他们的识字兴趣能保持下去,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游戏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识字,既轻松又愉快,教在有心中,学在无意时。

1. 开设趣味识字游戏课。平时要经常地在班中开展识字游戏课,如:“找字拼成语”,让学生在学过的一堆字中排出字卡拼成成语,比谁拼得又多又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巩固了所学的汉字,又从其他同学那儿学到一些新的成语。又如“编字谜游戏”,先由老师编几个字谜给学生猜,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编字谜的一些小窍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给汉字编字谜。

2. 开展课间识字游戏活动。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展开一系列游戏活动,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游戏活动。如:“跟我比一比”活动,请同学把自己认识的字收集在一个本子上,休息时间,几个同学可以围在一起比一比谁认的字多,并且互相交流自己新认识的字。或者让同学把自己在家里贴好的实物或图片带来,一下课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认一认。

3.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如果能在识字游戏中,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跟我学唱歌”,学生听优美的歌声,看精彩的画面,画面上出现歌词,学生边看边跟着唱,几遍下来,就可以认识歌词中的不少字。学生在娱乐中、歌声中,增加了识字量。

4. 让课堂活动得到延伸。课堂上40分钟是固定的,如果把这有限的40分钟向课外延伸,那么学生将受益匪浅。如在活动课上让学生认识一部分鸟儿的名称,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课后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鸟的资料,再把资料带到学校来跟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字,知道了更多的知识。

四、 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识字兴趣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老师能教给的汉字也有限,而且对汉字的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是千差万别的。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他们将不再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汉字,他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媒体中吸取养分。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满足学生的识字欲望,把握一切机会,强化识字兴趣。

1.留意日常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名称、穿的商标品牌,他们都很乐意知道,抓住这一心理,让他们多看多接触,他们很容易就把这些汉字认识了,学生对一些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也非常感兴趣,老师可以把这些广告词打印出来,让他们看看、念念、演演。还可以指导学生多留意观察周围经常出现的汉字,如街道名称、商店名称等等。学生识字兴趣也就在与日常生活以及跟各种媒体的接触中,得到加强。

2.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加学生阅读量,在学生阅读的文章里,汉字不再是孤立的外形,它有了丰富的内涵,有了生命的活力。我每天指定学生阅读一篇短文,有儿歌、古诗、寓言、童话等。不必要求学生百分之百理解内容,他能读懂多少就多少,学生读完后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说,取长补短。通过阅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一些汉字的运用情况,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写作教学教师怎么“导” 下一篇:淡化“三有”,引领学生渐入习作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