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如何“一言以蔽之”

时间:2022-10-26 01:16:28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语言概括能力,因此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查。一张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上考了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两大方面:一是概括(压缩)能力,一是扩展能力。比如,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前边的90分(后边的70分作文题考查同学们由一个短语或“词或句子”按要求扩展成800字以上文章的能力),各试题都是或明或暗地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概括能力,我们必须掌握概括的基本类型和技巧。

一、 概念上位法

“青菜” “黄瓜” “茄子” “辣椒” “花菜” “豆芽菜”……这么多词,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蔬菜”。这里面包含一种重要的概括方法,即“概念上位法”。所谓概念上位法,就是想出一些具体概念(种概念)的上面的类(属)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概括时,思维要从一些具体词语(概念)往上面想,想想这些具体概念受什么概念所统领。找出统领具体概念的词语后,再根据句意组织成概括的语句。请看下例: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2008年江苏高考题)

颔联中有两组概念词语,分别是“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和“幽径、古丘”,与南京有关的“(东)吴(王)宫、晋代”上面的类(属)概念是什么呢?是“六朝(古都)”或“古代(都城)”;“幽径、古丘”上面的类概念是什么呢?是“古迹”或“历史遗迹”。这样,答案就出来了。颈联有“山、天、水、洲”几个概念,这些概念的上位概括是“自然”,前面的一些定语词语,这些词语的上位概念是“金陵美丽的”,这样,答案也就出来了。高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再看下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分别概括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内容。

前两句中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其上位概念是“自然风物”,这些概念的前边的定语的上位概念是“生机”,故而答案是“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充满生机的春天自然风物”。后两句“窗、门”的上位概念居所(环境),“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这些词是“含”“泊”这两个动词的宾语,上位概念“开阔”“美好”,故而,后两句应这样概括:后两句写诗人美好而开阔的居住环境。

概念上位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括技巧,不少概括题必须用这种技巧。

二、 词语替换法

在把握一个短语的含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词语概括(替换)它,在把握一个句子和一个语段的含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或几个短语来概括(替换)它,这就是概括的另一种技巧——词语替换法。请看下例: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2009江苏卷《说“异”》)

该题的文本信息源: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该段文字说明人们往往对异类所持的态度。我们可以将“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用“排斥”(一个词)替代,“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用“打压”(一个词)来替代,“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摘录的关键词为“缺少宽容”。故而答案便是“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有时,我们可以将整段的内容用短语和语句来概括,如2009年江苏卷第17题:“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找到对应的文本信息源,我们可以将一段话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替代: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三、 格式引导法

1. 下定义概括的格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语法表现为,××(主语)是(“指、为、即”等)××(定语)××(宾语中心词)。

例如: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3题)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该题相当难,全省几十万考生中得满分者寥寥无几。但是,如果能有格式引导,得分会高一些。

很显然,这是个下定义题。该题难就难在语段没给出被定项的属概念,这属概念要根据前后语境的提示靠自己感悟想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能“意会”,难就难在不能准确地“言传”。“洼池”是个比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洼池”就是能“吸引”水地方,是个比喻,这个比喻义根据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可以得出的,是“吸引人才的环境”,是“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此内容可作种差(定语部分)。“效应”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多米诺骨牌效应”,说的是连锁反应,但“效应”总不是“反应”呀,那是什么呢?整体把握后,是一种“状况”,是一种“现象”,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如果能准确地感悟出(想到)该词(“现象”),此题差不多就能得满分。答案:洼池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可见,下定义式概括只有在下定义格式的引导下才能较好地概括。

2. 新闻语段概括的格式:按照“(时空)谁干什么(或怎么样)”格式来概括。例如: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2009年山东卷)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这里的“谁”应是“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怎么样”应是“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中日韩3国出资80%”,在此格式下,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

3. 图文转换概括格式:栏目词语+表格具体内容的总趋势、总倾向。也就是说,首先要看清图表纲目、栏目、坐标轴的文字,这是读懂图表的关键,然后再看图表具体内容,应忽略小数字而抓大数字,忽略一些枝节而把握总的倾向、总的趋势。我们可以找出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看看,如果按此格式引导,概括起来就比较快,比较准确。

总之,概括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概括思维的“证据”“依据”往往是“感性”的材料。也就是说,概括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有别于形象、具体思维的宏观的、抽象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上一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 下一篇:爱学生,就要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