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创业习惯的 养成教育

时间:2022-08-18 10:07:42

中职生创业习惯的 养成教育

摘要:中职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培养学生的创业习惯是关键。创业习惯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习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创业习惯要从转变观念、加强教育、营造氛围和强化实践入手。

关键词:中职生;创业教育;创业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76-03

作者简介:何增光,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习惯是指后天形成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凡是成就伟业、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与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密切相关。当前,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应同样如此。要使创业教育在中职教育取得应有成效,必须从创业习惯的教育入手,让中职生提高创业素养,让创业真正内化为中职生的自动意识和行为。

一、中职生创业习惯的核心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是习得的,即习惯由个体后天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习惯的获得要经过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阶段,最后才能达到自动化程度。个体的习惯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不良的习惯。从习惯的形成过程看,一般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即行为处于被动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由于认识不充分、情感不稳定需外力的强制;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通过教育能自发地按照情景要求去做,但由于自控性差,行为个体存在随意性和情景性,这时的个体行为需要个体的意志和外部监督方能进行;第三层次是自觉阶段。此时个体的行为不需外部监督只需内部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第四层次是自动阶段。这时的个体行为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内部监督,个体的行为完全处于自然的、自动的状态,即习惯形成状态。中职生在创业道路上要想取得成功,同样必须养成良好的创业习惯。何为创业习惯?所谓创业习惯是指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内化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性意识和行为方式。

中职生在校所应养成的创业习惯,主要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的习惯。从创业本身的特性来看,中职生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欲望、机遇意识、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和风险意识。

创业欲望是创业的最大动力,也是创业的原生动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职生创业动力主要来自于基本的生理需求、爱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三方面。生理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所产生的需求。中职生创业首先也是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了生存、自立。爱和尊重的需求也是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的必然需求。人都有爱和被爱的要求,也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中职生由于没有考上优秀的高中而备受轻视、冷落,而工作后的恶劣环境、较低的工资待遇又加剧了他们缺乏社会地位、缺少被人尊重的被边缘化的心理。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境况,创业似乎是较好的选择。自我实现是需要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会产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会在人的行动中形成十分巨大的推动力。中职生岗位就业所处的环境大部分相对会艰苦些,脏、乱、差,甚至日晒雨淋等都难以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许多学生会有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感觉。这对于一些有创业潜质的中职生而言,等于挫伤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产生创业的欲望和冲动。另外,机遇意识、竞争意识、独立意识、风险意识等都是中职生创业所必不可少的意识。

创业精神指的是一种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及诚实守信的精神品格。积极进取就是不甘落后,它是创业人才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创业者每天都在风口浪尖上生存,每天都要观察和寻找新的机会,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创业成果随时都有失去的危险。中职生从事创业尤其要做好受挫的心理准备。“创业艰难百战多”,既然是创业就免不了经历“百战多”的过程。历经“百战多”而能笑到最后的人,均是一些具有超越常人的坚强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的人。成功的创业者并非如我们所想像的那样,通过努力后终于成功了,然后坐享其成,永远成功。事实并非如此,一次成功并不等于永远成功,短期的成功并不等于一辈子成功,今日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后天也能成功,这件事情上成功,并不能说在任何事业上都能成功。即使成功之后,还会常常陷入失败、困惑和麻烦之中。因此,成功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解脱困境、总结教训的过程,是一个坚韧执著、持之以恒的过程。中职生年纪较小,最缺乏的就是忍耐力和持久力。加之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低头,在短暂的成功之后忘形。

诚信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所支配的,因而诚信也是人的精神品质特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

创业思维即创新思维。人类的创新实质上就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思维方式上不断创新创造。创业思维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不同思维方式的辩证综合和有机结合,它是求新、求异的立体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

求异思维是指思维的角度异于常人和众人的惯常思维,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以求新认识或新成果的思维习惯。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可从新的角度获取对事物新的认知,创业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求异思维在本质上符合创业的要求。

逆向思维是一种在思维方向上与事物发展顺序或常人的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本身也具有内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通过逆向思维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或多层次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向不同,方向就呈现发散状态。它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思维,属于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发散性思维往往可以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它不受任何条条框框束缚,在思维的太空中可以自由驰骋、翱翔,因此,更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新颖的思维成果。

创业思维还有很多,如迂回思维、立体思维等。这些思维习惯对于成就创业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中职生创业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

按照习惯培养的规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陶行知说:“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佳时期。”我国中小学阶段创业习惯教育的缺失,导致中职阶段的创业习惯教育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

1.转变观念。转变观念是指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把培养就业能力作为唯一价值追求的观念转变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来。中职生大都成绩不好、整体素质不高、不良习惯较多。学校只求不出事,让他们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即可,并不注重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分析,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且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多角度、发展的眼光进行。加纳德把人类的智能类型分为九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精神和存在智能。既然人的智能有多种多样,每个人的特长就会有区别。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等到于他们事事都比别人差,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过人之处。因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对中职生的偏见,把他们作为人才来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塑造他们的精神品格,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教育。学校的任务是什么?叶圣陶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就是能力,习惯好能力就强,习惯不好能力则弱。“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中职生要养成创业习惯同样需学校进行教育。首先,要开设创业课程,包括讲授创业者所需的人格能力和基本知识的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成功创业。

美国高校的创业模式主要有聚焦模式、辐射模式,即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及磁石模式。聚焦模式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主要是培养专业创业人员;辐射模式即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活动在学校全面铺开,所有学生都可参加;磁石模式则是一种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创业教育模式。

从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来看,采取辐射模式即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较为合适,创业教育不是少数人的事,应努力使全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经受创业教育和养成创业习惯的熏陶。具体而言,除了专门开设教育课程外,各学院还应开设具有各自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需求。首先,师资队伍要充分整合学校、社会、企业等具有创业经验者共同参与教学。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了解养成创业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应养成创业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其次,必须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许多中职生的不良习惯较多,如懒散、不守纪律、做事马虎、不讲文明等,如果不及时改正,创业习惯就难以养成;再次,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业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按照习惯养成规律,一种习惯形成至少要21天。而要形成自然的习惯,内化为自动力则需3个月。创业习惯存在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如遵守规章制度、不随地吐痰、不讲脏话、对人有礼貌、讲究卫生,等等。因此,要养成创业习惯,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日积月累,创业习惯方可养成。

3.营造氛围。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教育要内化为学生的创业习惯,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营造创业文化。文化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创业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创业习惯也就自然形成。营造创业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布置,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体现创新和创造概念;黑板报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学生;广播、电视等媒体极力配合,渲染氛围;各种各样的创业讲座常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定时开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融入创业大潮。教师、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以身作则,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体现出创业精神和创业观念。学校可在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督促学生形成创业习惯。

4.强化实践。理论再多再好,不付诸实施都是空中楼阁。要使学生真正养成创业习惯,关键还在于实践。叶圣陶说过:“习惯这种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方能练成,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陶行知说:“做一件事,要想干得好,须用锄头的便用锄头;须用斧头的便用斧头;须用书本的便用书本;须合用数样、数十样工具的便合用数样、数十样工具。我们当然不是排斥书本,但决不许书本做狄克推多;更不许书本与‘做’脱离关系,而成为所谓‘教学’的神秘科技情物。”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和“行是知之始”的思想都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中职生创业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在实践中锤炼,包括学校成立学生创业社团、设立学生创业基地、组织各种创业活动、深入企业一起创业等,在实践中慢慢养成创业习惯。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英汉味觉词甜的认知隐喻对比浅析 下一篇:体育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