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物流专业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18 09:28:18

对高职物流专业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物流这一新兴行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甚至与生活密不可分。诱人的商机使物流在国内许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逐日递增,生产企业对这一新型产业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当今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的课程。在物流的相关专业里,实训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对物流专业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25-02

一、简述高职院校开设“校企联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既枯燥又难以提高实践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内进行模拟工作岗位的实践训练,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工作岗位的真实感。因此,高职院校不得不寻找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这一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开设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适合学校开展教学培训、适合学生培养自身技能的基地;另一方面,企业利用这些机会为自身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实则扩大了人力资源的选择范围。从对人才的培养意义来看,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与理论知识课程紧密结合,突破了单一的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校内环境,还可提供学习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的工作环境。

二、当前高职物流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大纲中,物流的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专业课内容都需要进行实训。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没有与校外企业合作,无法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缺少实训设备和真是的工作环境,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在实习岗位上锻炼,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真正需求。

2.教学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由于实习基地分散,再加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管理差异问题,以至于学校不能很好地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实习效果。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在管理制度上尚不完善、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到位,使得学生在校的模拟实训根本无法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技能,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型课程体系,并以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为核心,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然后,事实上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内缺少物流行业方面的专家。这样的课程体系严重阻碍了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校企联合教学基地的探索

众所周知,校企联合教育基地对于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高职院校都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合作伙伴的选择。学校选择合作伙伴时应注意平衡,不要单一选择大企业或小企业,应对两者有所兼顾,既有大企业又有小企业。因为从经营模式的角度而言,大企业比较稳定,而且能提供更多实习岗位,学校可以与其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例如,一些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公司,如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申通快递公司等。但从数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众多,为了吸纳更多人才,非常希望能够与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虽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每次只能提供少数的实习岗位。但可发挥量的优势,寻找多个中小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这种群体效益不可小觑。

2.寻找校企合作的纽带。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学生、领导、教师等都有可能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因为他们的“关系网”巨大。以学生为例,学生这一群体的规模较大,很多在校学生的家长具有工作单位的优势,有的是厂里的主要经营者,有的是企业的股东之一。学校不妨通过这种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还有很多优秀毕业生由于能力强成为企业骨干,他们既熟悉学校,又精通企业的具体工作,而且乐于为学校服务,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其所在企业合作。

3.利益的驱动使校企双方的合作更为稳定。合作双方互利互惠是保证校企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关键因素。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任务进行教学,弥补校内模拟实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时也能得到诸多实惠,不仅可为在职员工免费进行业务培训,还能获得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并未自身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4.建立完整的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完整的运行机制能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形成稳定的教学基地,确保合作顺利、高效地进行。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主动方,必须时刻抱着主动服务的良好意识,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及利益。同时,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办事效率高、管理能力强的办事机构。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教学基地的日常管理,还要与企业做好协调工作。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倘若出现分歧,学校应及时出面调解,尤其是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更不可怠慢。此时,可发挥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在学生实训期间,应加强巡视和管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教学评估,根据结果对优秀人员进行奖励。

5.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具有多重身份,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而且是企业合作的对象,校企合作培训基地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培训基地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主动性,校企双方都应在实训过程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疑难困惑。例如,在物流的管理模块上,企业可以通过老员工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督,让他们尽快了解工作流程。另外,现今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十分广泛,互联网也已普及,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查询物流等运送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多为学生安排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物流专业服务。

6.完善物流专业教学体系,改善实践教学内容。学校应认真调研,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建立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训项目相结合的物流专业教学体系,编制适合本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当前,我国物流行业需要行业认证,而每个层次的行业认证都不一样,学校应当将行业认证与企业所要求的物流服务、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供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的优势显而易见,给学校及企业双方都能带来效益。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合作属于自发性质,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也没有要求企业承担某些教育方面的义务及责任。再者,物流专业在学校内受到限制,因而高职院校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协商。只要学校能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重视双方的共同利益,就一定能克服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为物流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付邦道.基于人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0,(01).

[2]甘雪松.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时空,2011,(11).

[3]王玉荣.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上一篇:坏客户好帮手 下一篇:十二星座被狗狗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