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控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09:00:03

高校内控制度的思考

《财务与会计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加强“软控制”,树立全员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是对人、财、物、事的管控,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事。“软控制”正是关注人的控制方法。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在控制环境中应加强“软控制”,强调行为控制的重要性,诸如信任、道德、忠诚、培育关系以及有效的领导力等。“硬控制”对高校提高效率作用并不明显,而“软控制”正好能弥补其局限性,通过人的干预,诸如领导力、行为、能力以及高度的价值观促使效率性目标的实现。

高校内控规范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和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每位师生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又要接受他人控制和监督。因此,高校加强“软控制”应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性,约束人的趋利倾向,化解与人有关的风险,从而建立与高校健康发展相联系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高校加强“软控制”还应重视内部控制意识、管理风格、管理哲学、校园文化的营造。《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这一规定旨在促使高校校级领导树立内控责任意识,牵头做好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带头执行好内控规范,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实现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

积极开展内控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内控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重视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责任意识的内控文化,营造“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让内部控制在校内从上而下得到贯彻执行,中层领导不能只起到“二传手”的作用,具体经办人员要熟悉业务流程,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氛围切实规范内部行为。

二、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不仅靠制度保障和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还必须强化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及责任追究。

1.建立合理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一是以“查”为主的内部监督。首先,在财务部门设立内部稽核岗,对每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内部稽核可以在财务部门内设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并纳入常态化管理,将监督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负责人;其次,以现有的内部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开展以内部控制为主体的专项审计;再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预算公开透明度,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二是以“补”为主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应借助以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审计为主导的外部监督力量。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促使高校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通过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依靠其审计的独立性,站在公正的立场,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针对薄弱环节或容易出现控制缺陷的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帮助其改正、完善。

2.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考评内容,并将评价结果与考核奖励、问责挂钩。校内审计部门定期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形式将内控测评结果上报学校主要负责人,以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

作者:刘为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财务处

上一篇:预付账款的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财务在线稽核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