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本土关50家门店 百思买中国扩张计划或成空

时间:2022-08-18 07:31:05

在美国本土关50家门店 百思买中国扩张计划或成空

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Best Buy)陷入了其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

当地时间4月14日,百思买宣布,作为其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将于明年5月12日前关闭位于美国的50家门店。截至发稿前,本刊记者从百思买近期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了解到,它已关闭了2家门店,通知关闭6家,其余42家将在期限内陆续关闭。而对于被关门店员工的安排,公司给出了“接受岗位调整”或“接受离职金”两种方式。

今年3月,百思买就宣布了相关重组计划的设想,其中包括关闭设在美国的50家大型连锁店,增设100家小型商店,在未来5年内削减8亿美元成本等。

这是百思买自去年2月一举关闭中国内地市场的9家门店后一次更大规模的关店举动。美国零售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百思买在其安身立命的美国市场的处境显然不太妙。

根据百思买在今年3月底公布的2012财年第四财季(截至今年3月3日)的财报显示,它在当季亏损了17亿美元,合每股亏损4.89美元。而在去年同期,它还录得6.51亿美元的净收益,合每股盈利1.62美元。

为此,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更于日前将其企业信用评级及其他评级纳入观察范围,或将考虑降级。标准普尔当时称,百思买的重组计划说明它现在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关店、削减成本等一系列的重组计划是百思买为扭转局面而展开的奋力一搏,但显然将是一场苦战。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紧追不舍――近日有消息传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亚马逊今年的营业收入几乎可以肯定将首次超过百思买;另一方面,公司CEO布莱恩・邓恩(Brian Dunn)在日前的突然离职,也给它的前景蒙上阴影。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百思买在其本土市场的“自顾不暇”,加上CEO去职等内部因素,它重返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计划恐将落空。

内外交困 身陷发展败局

美国市场是百思买的基础,但它在这里也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在美国市场,百思买的对手正在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近年来颇受市场青睐的零售商Fry’s Electronics等传统零售企业的发展甚至有让消费者忘记百思买的势头。Fry’s Electronics是一家1972年创立于美国加州的家电大卖场,目前拥有数十家门店。

此外,它更遭遇亚马逊等在线零售商的冲击。据境外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几年间,亚马逊在互联网服务和Kindle等新兴业务的推动下发展迅速,百思买的发展却陷入停顿。在2001年至2011年的10年中,它的销售额增速不断下滑。据美国科技博客ReadWriteWeb近日报道,亚马逊今年的营收有望自其上线17年以来,首次超越百思买。

此外,沃尔玛这样的老对手对百思买的冲击也在与日俱增。业内专家指出,百思买和沃尔玛的模式很相似,但相比之下,后者更大的优势在于,它除了销售电器产品外,更有大量的百货和食品类商品,这能带来很大程度的关联销售。

而在美国之外的市场,自邓恩2009年上任以来的3年间,百思买的表现难言满意。尤其是2010年后,它的全球业务处于收缩状态。继2011年初关闭中国9家门店和土耳其的两家门店后,2011年底又撤出英国市场。

邓恩在离职前推出的前述重组计划,正是试图将公司拖出泥潭。不过,公司方面声称,邓恩已“无力拓展公司的电子商务,至少无法平衡多渠道运营”。

据国外网站Business Journal报道,邓恩上任后百思买由前任CEO的“客户为中心时代”进入他主导的“无处不在的连接”时代,这一微妙的战略变化也为百思买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但在业内看来,百思买身陷发展败局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其战略上的过于保守以及创新不足。

被对手“甩开一大步”

随着美国市场陷入困境、CEO邓恩的去职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猜测,百思买重返中国市场的承诺将难以兑现。

去年2月,在关闭中国大陆地区的9家门店之后,百思买曾强调此举并非“退出中国”,当时它还“预计有2家零售门店于2011年合适的时候重新开张”,但至今仍无任何回归信号,预计应于去年12月底重新开张的上海徐汇店也并未重开。

2006年,百思买借收购江苏五星电器进军中国家电零售业市场,5年之后因“水土不服”而关闭在华自有品牌门店。虽然它一表将“卷土重来”的决心,但业界对它的归途并不看好。

民间行业分析人士梁振鹏指出,从统计机构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家电市场并不景气,今年1、2月份家电总体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他表示,“现在中国的一级市场已经饱和,而百思买此前在中国一直定位于一级市场,想要重新返回中国市场难度很高。”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吴咸建指出,战略上的保守使得它失去了很多机会。业内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进入中国5年,百思买的发展动作迟缓,而问题主要在于它在中国市场继续沿用的“买断经营”模式,即买断家电厂商产品,通过规模采购和购销差价赚取利润,此外门店促销费用等也均由其承担,但这一曾为它在国外市场带来成功的模式遭遇了“中国式挫折”。

家电业专家刘步尘分析指出,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家电零售业盛行的是另一种商业模式。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本土家电龙头企业均采取“代销+经销”方式,即将门店的销售区域分租给不同家电厂商以收取租金,并从供应商的销售额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利润,促销员也均是厂商派驻。两种模式的开店成本相差很大。

“百思买每开一家新店,都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投入,这样很难在数量上快速扩张。”刘步尘认为这使得它与苏宁、国美等在规模上的巨大差距难以缩短,也导致其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他认为百思买“在采购成本方面,比国美、苏宁至少要高出5%”。

另外,业内专家还指出,创新不足是其近年来遭遇发展危机的又一大因素。

在中国市场,苏宁、国美等传统电器零售商在线下跑马圈地式地扩张的同时,更将战线向多方延伸。发展趋势表明,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商除了线下门店以外的另一大重要渠道。

除了渠道上的创新,很多零售商还在其他方面作出新尝试。如苏宁开始不断淡化电器背景,并正酝酿去掉公司名称中“电器”二字,力图向全品类综合百货零售商转型。据悉,其今年新开的30家乐购仕生活广场,将向家电、家居、家饰产业拓展。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近来一直在强调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的愿景。

与此同时,国美也启动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供需链全面整合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转型,其零售模式正从卖场经营转向商品和客户经营,业务管理则从合同管理转向单品管理。

相比中国的两大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至今未在创新之路上作出有效的尝试。

上一篇:联合国人均工资统计的中国式联想 下一篇:为IPO再改革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