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播音中不同文体的把握

时间:2022-08-18 04:59:48

谈谈播音中不同文体的把握

长期以来,文体播音理论方面的探讨是不够的,人们觉得既然是以稿件为依据,从分析文体的类别、特点入手,这无疑是对的,可是,不能就此止步。那更艰巨、更繁杂的分析,还是在有声语言上,因为我们最主要研究还是在“播音”的问题上。

在文体播音中,实践告诉我们,从听觉上是可以区分的;这是新闻,那是通讯,这条消息播成公报了,这篇通讯播成小说了等等。这说明很多老播音员在多年积累中,已经体味到播音的特点了,不同的文体,有它不同的语言特点,播音中可以较为明确的区别它们,可惜的是还没有完全概括出来。

有的也有某种概括,但仍觉模糊。比如说:播消息,要有新鲜感,是“干净利落脆”;通讯要形象、生动;评论要旗帜鲜明等等。如果这方面抓不住,文体播音理论是不容易服人、不能给实践以指导的。

有时,看起来概括的也对,但一想,又觉得还没有表现出特点。简单说,主张新闻事实要准确、要真实,当然对,可是通讯呢?通讯播音,要形象生动,真实感人,可不可以说,播小说也应如些呢?通讯的事实真实和小说的艺术真实应该怎样区分呢?至今还没有确凿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文体播音理论的学习中,不能因为还未能有较好的概括就轻视它,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播音员的丰富经验,完成日常播音任务,肩负起继续研讨播音理论的任务。

在学习中,还是要以新闻、通讯、评论三大件为主,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这三大件,有三个环节要抓住:一是新闻稿件,二是播音员的态度感情,三是有声语言的特点,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注意不要孤立地去专注有声语言,那样做,是找不到真正播音特点的,反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公式化、八股腔。有的同志说新闻播音调子最高,评论次之,通讯播音调子最低。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因为从调子高低中去寻找播音特点的做法,对提高播音质量,对探讨文体播音特点少有帮助。

在练习中,新闻稿件,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新鲜感。到话筒前,调动自己处于一种“先睹为快”之后那“一吐为快”的状态,播音中着重把握字正腔圆、紧凑规整、感而不入的语流样式。通讯稿件,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具体性,到话筒前,调动自己处于一种“深受感动”之后那“心驰神往”的状态,播音中着重把握起伏顺畅、放纵自如、入而不陷、语尾多变的语流样式。评论稿件,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诱导线。到话筒前,调动自己处于一种“心悦诚服”之后那“坚信不疑”的状态,播音中着重把握张驰有度、舒展从容的语流样式。然后,再听录音,看看有哪些不准确、不贴切的地方,找出具体原因。

这样多次反复练习之后,语感就会有明显的变化,那些粗疏模糊的东西竟觉得明晰起来了。那些感到难以把握的东西也逐渐可以找到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新闻播音时的“感而不入”,主要指感受到事实报道的“新”以后,不再着意于具体感受那细微的枝节,不再进入到对语词序列之中的感受的变化中去。这是“新鲜”所决定的,迅速报道,等不及细腻的描摹与细致的感受。通讯播音中的“入而不陷”,意思是要具体细微地感受,不能笼统,但又不要陷进去。这也是“生动”所决定的。

除了三大件,播音员还应掌握更多的方式,如对话、文艺解说、诗文朗诵、小说播讲、广播剧演播、电影电视片的配音和解说等。但不能舍本逐末,更不应以此为主,把三大件看成副业。年轻的播音员更不要使自己的播音表演化,使自己演员化。借鉴是可以的,却不宜照搬,要知道,再好的演员也是播不好三大件的。

例如,节目主持人,是广播中的一种好形式,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如果功力不足,不过徒有其表罢了。不论什么样的节目主持人,都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使有声语言中,凝聚着才能与智慧,体现出文化素养和政策水平。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某种模式,必然走到千人一面的斜路上去。

现实生活中,时刻提供着宣传的素材,我们可以进行口头报道的训练,现场转播的练习。过去学过的,又逐渐记起来了,印象更深了。过去没学过的,逐渐学会了,也能加以运用了。在深入现实生活中,锻炼和提高着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鉴别能力,大开眼界,大长了才干,这是提高播音素养的广阔课堂。

在广博的学习积累的同时,还要进行精深的专门研究。播音员也应该成为“杂家”,但这“杂家”并不只是知道的多,它还包含着一定的深度,在广博的“面”上,应有些精深的“点”。这些精深的“点”,当然不是远离本职的,那样就成为另外一个行当的需要了;还是要立足本职,为搞好播音服务的。如有的播音员在新闻播音、通讯播音、或评论播音上有特殊的爱好和兴趣,便可循其规律专门加以研究。有的播音员在以三大件为主,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很想在文艺播音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对音乐、戏曲或文学等进行专门研究,不但能够获得“点”上的成果,而且可以打通各“点”之间的某些联系,在“面”上取得新的收获。

正是这种专门研究,播音员增加了许多养料,孕育着和孕育出播音的特色以至风格,这是播音学科,播音实践、播音素养和播音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每一位从事播音工作的同志对待这个问题永远应采取“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态度。

在建立中国播音学、培育中华民族的播音风格、壮大播音队伍方面,还有众多艰巨的工作等待着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斯的青年朋友,每一个已在其位的同行,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己的修养,才不辜负党的期望,实现作为党的宣传员的抱负,为发展广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浅谈新时代下如何创新新闻宣传方法 下一篇:浅谈新闻采写中如何做到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