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英语热”

时间:2022-09-21 10:46:26

冷静看待“英语热”

【摘 要】 世界语界专家在演讲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外语学习已为越来越多的国民所重视,形成了长久以来的“英语热”。而现在“英语热”在中国变得更为火热,甚至掀起了全面学英语的浪潮。在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方面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值得我们学习和利用,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好学习英语的度,避免单一依赖英语引起的文化信息失衡。

【关键词】 “英语热”;汉语流失;中国文化;文化失衡

一、分析“英语热”的原因

引起英语热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内因是引起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英语热”在我国的出现和兴起也是如此。

(一)对我国“英语热”内因的分析

1、国家政策的驱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1年1月18日)中提出:“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后来,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中规定:“从小学起逐步按地区统一开设外语课”。十年过去了,这些国家政策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甚至一些有条件的人从幼儿园就开始报各个英语辅导班,初中和高中,英语所占比例一直都很大,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也异常火爆,甚至学位证与英语也直接挂钩。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寻找一份好工作,必须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为了评价一个职工优劣的重要条件。而人们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摆脱买房难,结婚难,再到找工作难的问题,都在竭力的学习英语,来适应整个社会的要求。

3、中国人民的从众心理

鲁迅说过,中国人民爱从众,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这是中国的国民软弱性。一个人开始在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上得到了好处,数千个中国人便会蜂拥而上,随波逐流,何况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呢,使得这股“英语风”迅速席卷了全国,甚至到了边远的小乡区。

(二)对“英语热”外因的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英语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英国、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在世界格局中占有强势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赋予英语的重要性,使得英语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

面对这一系列的原因,难道国民还不学习英语吗?显然“英语热”在中国兴起不是偶然的。

对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而言,学习英语体现了开放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为多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语言是伴随文化而存在的,如果一味强调英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形成英语的"一统天下",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又将何去何从?

二、针对“英语热”的几点建议

为什么国民不冷静地看待英语这门语言呢?笔者认为,现在是时候对英语热进行降温了。降温的口号不是喊喊就行了的,必须采取实际行动。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很多学者给出了一些建议。深圳大学教授阮炜在《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一文中提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降低中考、高考和硕士、博士考试中英语科目的权重”。张路雄在《给全民英语热降温》一文中指出:“首先,不把在小学开设外语课作为对全国的统一要求;其次,在初中升高中的‘中考’中,不考外语,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外语只应列入参考分;再次,必须切实改革我国的外语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学者也给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在这里,笔者认为真正给“英语热”降温还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应以清醒的态度对待英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英语必然意味着英美文化的输入,因此不能用国家权力强行征用社会资源以推行文化的自我殖民。试想: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实行的大陆文化政策,就是通过不让中国人使用汉字和汉语来达到文化削弱政策,而现在的英语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自愿的自我矮化,自我殖民,这是一个非理性举动。据调查,除中国外,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让国民学习英语。因此,国家及有关教育部门应该抑制而不是掀起“英语热”。

(二)高校应根据学生要求组织英语学习:所谓量体裁衣,只有知道身形,才能做出一件合适的衣裳。现在有些专业和英语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根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整天死记硬背几个单词,但是高校却把英语过级与学位证书扯上关系,强迫学生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少了,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泛而不专的结果,没有达到高校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目的。在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英语作为一门选修课而非必修课进行教学,让对英语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学习英语,而没有兴趣的同学则就可以抽出时间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

(三)提高国民素质,做有个性的人:张柠说过:“个人性”越是无足轻重越焦虑,越是焦虑就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当个人的心理节奏,完全受控于市场运转节奏的时候,集体官能症就产生了。因为市场规则只考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畅通,只要能促使这个环节畅通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从众心理必须在学习英语上予以消除,否则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加强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鲁迅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和汉字也一样,很多意思我们能用汉语说得一清二楚,如果用英语表达不出“之乎者也”来。如果国民只是一味地去学习英语,过四、六级,过托福、雅思等等,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那时我们将得不偿失。因此,要加强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把对汉语的学习再次推向高潮,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汉语风”。

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英语,要知道,中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4分之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为什么只是中国单方的揭起英语热,而不把我们的母语推向世界呢?并且英语作为印欧语系日耳曼族的一种语言(吸收了印欧语系中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族的大量成分)在血源上和汉语毫无关系。国民学习英语,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交流工具,而不能为了学英语而学。只有正确地对待英语学习,才能把“英语热”的势头压制下去,也才能使我国的英语教育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蔡婵林.对全民英语热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2006年7月

[2]魏冬云.对青少年“英语热”的冷静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10月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竞赛教学法”在动画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城市电台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