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18 03:36:30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调查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1例患者分别采用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及社会支持程度者的两个量表评分。 结果 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SCL-90量表各个项目评分分别为(1.93±0.22)、(2.09±0.23)、(2.15±0.21)、(2.16±0.27)、(2.10±0.22)、(1.98±0.20)、(2.13±0.25)、(2.05±0.26)及(1.93±0.23)分,PANAS量表评分分别为(33.1±4.1)及(23.7±3.9)分,其均差于国内常模(P < 0.05);且其中低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较长及低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评分均差于高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较短及高社会支持程度的患者(均P < 0.05)。 结论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及消极情绪,预后信心较低。

[关键词] 女性患者;梅毒血清固定;不良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37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30-03

临床梅毒患者中以男性所占比例较高,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且有研究认为,由于生殖结构的不同,女性患者初期较男性患者不易发现及诊断,加之女性心理相对细腻的特点,因此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较为明显,而其中又以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表现尤为突出[1]。故认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尤其应注重对血清固定患者的干预,而要做到细致有效的干预,则首先要对此类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因此,本研究就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现在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61岁,平均(31.9±5.9)岁,其中,一期4例,二期9例,潜伏期2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1例,高中以下30例;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 12例;社会支持评定:高支持者11例,一般支持者13例,低支持者17例。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别采用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进行调查评估,将问卷发放到患者手中,采用无记名的形式由患者进行填写,并给予必要的填写指导,在患者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使其在相对安静的状态参与问卷填写,填写完毕后回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统计结果进行分类,比较41例患者中不同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及社会支持程度(高支持、一般支持、低支持)者上述两个量表的评分结果。另外,将两个量表评分均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以张明园版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评分及王瑞敏版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修订版中的常模为标准。

1.2.2 评分标准 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包括人际敏感、强迫情况、焦虑、抑郁、恐惧、偏执、敌对、躯体化及精神病性9个心理不良症状方面,每个不良心理症状的阳性评估分界分值均以2分为准,即分值高于此分值表示存在此方面的不良心理症状。采用PANAS量表评估患者的消极与积极情绪,其是临床中评估患者消极及积极心理状态的有效量表,本量表共包括20个以1~5分为评估范围的问题,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均分别为10个问题,每个方面的评分范围为10~50分,其表达程度与分值成正比[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国内常模SCL-90量表评分比较

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SCL-90量表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国内常模PANAS量表评分比较

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ANAS量表评分均差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不同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及社会支持程度患者SCL-90量表评分比较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及低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SCL-90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高中及以上、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高及一般社会支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2.4 不同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及社会支持程度患者PANAS量表评分比较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及低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PANA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差于高中及以上、血清固定时间≤12个月、高及一般社会支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4。

3 讨论

梅毒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患者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患者不仅承受着机体的不适,心理上的不良波动也极大地影响到其综合生存质量。临床调查显示,女性梅毒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但是因生殖结构的特点,女性患者初期发现及诊断率相对较低,因此,在诊断时较多患者已经为非初期,而这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冲击相对更大[3-5]。另外,女性患者心理较为细腻,对于疾病的担忧程度表现更为突出,表现为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6-7]。而在女性梅毒患者中,血清固定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表现更为突出,主要与疾病经过长期治疗而未表现出应有的效果有关。同时,患者对于预后的信心也随之降低[8-10],这对其综合生存质量及治疗态度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极为重要[11]。而要做到有效干预,除对此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需要进行细节及严重程度方面的充分了解外,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了解也是必要的。

本文就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评分明显差于国内常模,与其对于疾病的担忧及对恐惧有关,同时,对于来自他人的歧视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提示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干预过程中,对其心理及情绪方面的干预极为重要。而不同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及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评分差异显著,其中,文化程度较低、血清固定时间较长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的不良心理及负情情绪表现相对更为突出。分析原因为:文化程度较低者对于疾病治疗的知识掌握不足,信心不足;而血清固定时间较长者随着时间的延长,疾病无好转迹象,其对于预后的信心不足;社会支持程度较低者因疾病受到的心理负担较大,不良心理状态种类多、严重程度高[12-13]。提示在对梅毒患者的心理及情绪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及消极情绪,对预后信心较低,对此类患者干预措施的制订应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龚小琦,罗萍娟,韩思敏.梅毒患者的家庭支持及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8):84-86.

[2] 王成霞.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84-185.

[3] 王小桃,张瑞平.梅毒孕妇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94-96.

[4] 桂翠萍,刘红娥,孟翠萍.梅毒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35):3202-3203.

[5] Spaniol V,Troller R,Schaller A,et al. Physiologic cold shock of Moraxella catarrhalis affects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iron acquisition,serum resistance and immune evasion [J]. BMC Microbiol,2011,12(11):182.

[6] 陈玲玲,季孙平,施辛,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7):544-546.

[7] 储抗,汤兴红.患梅毒孕妇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性科学,2012,21(12):75-77.

[8] 朱春梅.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27-128.

[9] 郑俊清.梅毒患者40例的心理疏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65-3366.

[10] 邱莉霞.妊娠梅毒阳性268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6):67-68.

[11] 黎妍,李艳.深圳龙岗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9):55-58.

[12] 马微丰,王红尔.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相关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93-94.

[13] 范丽霞,李森林,刘芳,等.北京市主动戒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调查[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3):90-91.

(收稿日期:2013-01-28 本文编辑:程 铭)

上一篇: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下一篇: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对恶性胸腔积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