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教育之路初探

时间:2022-08-17 11:58:38

数学素质教育之路初探

传统的数学教学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有自身的规律,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素质教育的诞生对当今教育的瓶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条路该怎么走,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摒弃传统教育思想,坚持全面发展技能

从学校阶段来讲,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增进知识,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增进知识可以用成绩考核的方式来体现,但如果过于重视成绩,则容易忽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敢于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重知识转变为重思想。通过数学严谨的训练去锻炼学生认真负责、善于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收集一些相关数据和事例,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使数学学习既增长知识,又锤炼心智和思想,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重成绩转变为重技能。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现象,每年国际上的数学竞赛中国都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畸形发展一再告诫我们,数学培养方向应由重成绩转变为重技能。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也都宣示着,仅有“个人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有能力的人或许才是更重要的。毕竟,学以致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初衷。

3. 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以往的小学数学学习都是告诉学生“是什么”,然后探讨“怎么做”,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亲身经历知识的过程,并明白知识的来源。从根本上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上,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对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很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抛开应试的负担,才能轻松探究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能输送出什么样的人才。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来对比,农村教师由于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的落后,往往采取的是讲授法,即传统的“满堂灌”。学生的能力培养仅限于“听”和“看”,极少有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机会。即使是公开课上,也只是演演戏,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数学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它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亲身体会并讲解知识的过程,才能根深蒂固,才能触类旁通。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多操作、多思考、多说的机会。数学教学要杜绝包办顶替,它必须经历“读―想―说―做”的过程,不要怕学生说不好,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

优化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倡导启发式教育。实施“启发式”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建探究合作的开放型课堂,尊重学生的言行和体会。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逐步实现寓教于乐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对实现寓教于乐有很大的帮助。过去的教学,只是对少数学生的评价,或优或差,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这种评价难以实现寓教于乐,甚至还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应该多样化,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感受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同时也要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包括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让评价成为一种杠杆,撬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得到合理评价或者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而努力奋斗,真正让学生从内在动力出发,心甘情愿去学习,逐步实现寓教于乐。

素质教育之路坎坷而又漫长,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在这条道路上去探索、去创新。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敢于重新定义自己,改变自己,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真正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才能在素质教育的路上拾获更多的快乐和收获,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上一篇:语文教学,“情”深意长 下一篇: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