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17 12:27:19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探索

摘 要:《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发现问题,获得经验,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历史与社会》这一门综合课程的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怎样做才能达到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值得大家共同去探索研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其动手、思考、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70―0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也是非常艰辛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第八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要以以上要求为依据,充分落实《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活动,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有些教师明白这个课程是好的,但是自身没有想法和能力去完成它,所以,它就被束之高阁,而不能发挥其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随之改变。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需要大家不断地去探索。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的改版,综合探究活动课已存在了多年。但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不能将理论和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思考,一味地把学生的思想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让学生顺着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究,从而达到目的,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它阻碍了学生成为综合探究活动课的主体。通过课后设置的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自己独立地去探究,从而达到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2. 形式主义

由于综合探究活动课是理想条件下的产物,存在着以下问题:有些并不符合现在初中生的需求,不在其能力范围之内,探究活动设置过多,超出教师和学生的承受范围;有些探究活动课偏离本单元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理论基础;有些单元的活动并不属于探究活动,但是被冠以“综合探究活动课”。这样,综合探究活动课就成为有形无实的产物。有些教师顺从课本的设置,不自己进行思考和整合,得过且过,学生进行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而是流于形式,达不到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学校和教研室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要求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并进行落实和监督。

3. 评价形式错误化

虽然新课程要求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和终结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激励性评价并不等于肯定式评价,不能一味地赞扬学生的答案,哪怕和本课题风马牛不相及也要赞扬,这样其实是违背了探究活动课设置的初衷。教育评价应该赏罚并重,适当地批评,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策略的应用

综合探究活动课已存在多年,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想着回避它,而是直接面对它。要凭借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更茁壮地成长。

1. 加强启发诱导,刺激学生思维

综合探究活动课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还是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学生参与到活动课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教师把控全局,从质疑问题――提出问题――问题的分析――问题的归纳总结,都需要抓好时机,诱导学生去动手、思考、讨论。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多维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上都是教师在上综合探究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

2. 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综合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死读书,而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真正地“动”起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出去,可以将学生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全班进行分享,并予以鼓励。这样,不仅能促进该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励其他学生。

3. 给予学生探究的勇气

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勇气。学生要敢于提出质疑,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亦师亦友,如此才能看到智慧的撞击,心灵的碰撞。大家在一起分享经验和感悟,学生再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去学习和接纳。面对教师设置的题目,学生会越战越勇,不怕失败,更加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地去面对它,发现不足,并予以改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其动手、思考、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随之改变。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需要大家不断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创新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插上“兴趣的翅膀” 下一篇:构建信息技术简约课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