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时间:2022-08-17 12:21:30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小课堂”上的精彩

——美术课教学方法的实效探索

摘 要:针对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笔者对课堂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实效探索,将课堂的一些环节变通。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让好美术课、完成完整、优秀的美术作业为目标,进行探索改革。

关键词:探索 有效 美术课堂 课堂作业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理论体系。对于初中的教学现状来说,美术课堂是“小课堂” ,即没有中考的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不受到学生的重视,只是部分美术爱好者的施展天地。如何将“小课堂”做到精彩,我想是应该更好的将教学对象的范围最大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课堂设计的一些小环节,从最小最基础的点来实践与体验,让课堂变得实效。我想这也是所有初中美术老师的共同愿望。起初这个想法的出现,与我个人对教学的要求有关,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我的教学目标,交上较为理想的美术作业,让美术学科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一丝亮丽的风景线。这个目标,也是我教学的终极目标,正在艰难地探索之中。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课堂上的一些颇为有效的做法。

一、课堂中的小练习

这个案例是《扬起想象的风帆》。这节课我将作业练习设定为科幻绘画。一般我不会在长篇讲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而是在中间部分穿插一个练习。这个练习是很有目的性的。在本节课,这个练习安排的时间是在提到想象力的时候,先以激发的语言暗示学生自己充满想象力,然后提到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之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提到“看看你有没有想象力之类的话语“,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肯定的告诉学生,你是有想象力的,是要通过我来把它引出来,给学生以强大的暗示。就一棵树来说,你可以把它变成一棵不一样的树,你想象中的树,无论是卡通树、变异树、树人都可以。这个练习时间是五到八分钟。学生果然创作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树(图1)。在练习过程中,时间设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画得越完整,这棵树即将得到的发挥就就越受局限。做完这个练习后,我再对一些作品进行讲解,从多方面启发你所画的树可以联想一些实际的功能。最后让学生通过刚才想象的树或完善或拓展。例如这个《自由旅行树》的作业(图2),学生通过他的树根、树干与树枝像管道一样的特征,构思了一个时间地点的管道,最后又联系了多拉A梦的任意门,完成了这个科幻绘画的设计草稿。其实,在我们学生接到老师指令后去完成作业时,由于作业范围太大,大都会感到很茫然,无处下手。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圈定一定的范围,学生反而觉得比较容易去实施了。很明显,画一只想象的鞋子比画未来宇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下手。

图1:树的练习 图2:《自由旅行树》

课程中间的练习,我认为有几点好处:第一可以将一些走神的学生拉回来,让他们及时的跟进教师的目标。第二,作业一步步的递进,可以让学生在心理觉得由浅入深难度降低。第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找到切入点,创作的范围具体化,而不是茫然的创作。第四,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班完成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最终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间穿插小练习的方法,我在很多课程中都运用过,例如画漫画卡通画是穿插人物的表情,在《新伙伴》中穿插衣褶的描绘等等。

二、缩小的课堂作业

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一直处于理想状态。但是一学期下来,我发现我错了。翻开学生的图画本,虽然该教的课程教完了,但是作业基本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我认为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重视美术作业的呈现,我想我是否该换个思路呢?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又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状态下完成作业,于是我想到了缩小课堂作业的方法。在《海风海潮渔歌》这节课,我将课堂练习目标定得很小:画种:纸版画。这是因为我校学生数量太多,木刻、胶版这些方法都不太适合。内容:海洋鱼类。工具:美工刀(学校配备),彩色卡纸(学生自备)。作业尺寸是:10*10厘米。课堂中讲解简单要领,将步骤事先拍好照片做成课件(图3),我的教学课件非常详细,包括卡纸裁的多大、怎样起稿、如何用刀、用刀时的手势。并在练习时分小组示范指导。作业效果很明显(图4),下课时收刀子,很多学生都说老师,我马上就刻完了,不想交刀子。学生在马上见到曙光的时候,那种坚持做完的态度是很难拒绝的。

图3:演示步骤课件

图4:《海风海潮渔歌》课堂作业

三、课堂中的“小资料”

两年前我承担了学校的对外公开课任务。在课程选择时,我尝试上一节欣赏课。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需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很多资料。但是在课下能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却非常少,资料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在选定上《千姿百态的圆雕》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多:我怎样做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欣赏课程中真正学习到知识,运用正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且能做到自主的欣赏、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独到的见解。通过知识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运用导学资料,生成发展性的课堂,完成教学目标。我仿照其他的学科,例如语数英等学科,设计了这个导学资料(图5)。我的导学资料分为这样几个内容:雕塑的功能: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他们各自的分类特点,几件雕塑作品的简介、形容雕塑作品的词汇、材料说明。这里面得到最大争议的是形容雕塑作品的词汇,很多听过我的课的老师对这个做法有不同意见,因为这样会让学生的知识受到限制。我的这个做法是学来的,不是我的原创。在我大学时有一位教中国美术史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经常会让我们赏析一些国画精品。作为大学生,知识积累已经超过十年,按理说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面对一幅画作是,我们还是觉得自己的语言那么苍白无力。于是这名老师就将一些变现中国画的词汇写在黑板上,供我们参考。现在我还能记起一些词汇,是我们在课本和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我想这就是学科中的专项词汇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这名老师的做法可圈可点,因为,他让我实实在在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如今,我也延续了他的教学方 法。我不否认学生自己有一些词汇积累,但是我想利用这种方法来充实他们固有的知识,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一定的基底。

图5:《千姿百态的圆雕》导学参考

除了为学生准备词汇以外,导学资料中没有直接体现问题答案,而是通过知识的概括,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作出判断,从而达到较深的记忆,解决课堂所涉及到的问题。我觉得导学资料有这样的好处。理论上讲,它实现了课堂的三个“转变”:由课堂的被动性转变为课堂的主动性;由课堂的静态性转变为课堂的动态性;由课堂的接受性转变为课堂的体验性。实践上来说,学生面对问题可以有所依据,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学生之间比速度,比准确性,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环节缩小化,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时间,只需一问一答,就轻松解决了很多烦恼。当然他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老师设置的导学案知识是否精准,是否会因为导学参考而限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会让学生变得很懒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考证和提升了。

(四)教学的“小”目标

在初中第十五册教材上,《奇妙的水墨世界》占据了一个单元的内容。中国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想通过几节课教学生画好国画应该不太可能。所以,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的“小一点”,让学生站在基础的层面上,扎实学习。这节我是通过四个课时来完成的(图6)。对于学生来说,四个课时上同一个内容真的很烦。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让学生准备一大堆画具,只画一节半节课,又似乎不忍。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坚持上4节课。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我的症结是:为了教而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定的太大,学生画不出来,最基础的东西把握不到,以致渐渐失去画画的信心。于是,我在课堂中省去了很多的环节,改小目标。第一节课,认识中国画,中国画的分类、工具材料,以讲解为主。第二节课,笔墨练习:用笔、用墨的方法。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我都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三个练习结束,本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第三课,画荷花。荷花的作品只进行少量的欣赏几张,重点放在讲解绘画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本节课完成一张荷花作业。到了第四节课,大多数的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我将这节课称为:玩水墨。讲解简单的几个水墨制作技巧,让学生大胆的体验水墨的特性。在这节课中,才感觉到学习的内容到了高潮部分,学生一直都便显得很兴奋。这节课除去讲解与示范和最后清理的时间,学生真正的练习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这十几分钟是最锻炼学生创造力的时间。而且在这节课我有一个自己的课外延伸,叫作业小展示。我利用废弃的书法纸和卡纸等材料,将学生一些比较好的水墨探索作业装裱一下,做成书签,很吸引学生的眼球。

图6:《奇妙的水墨世界》课堂掠影

(五)突出的“小”元素

在美术课堂的训练中,线条练习始终贯穿我的课堂。我认为线条是绘画的基础。在画线时,我强调粗边缘线增加清晰度和空间感,这样能更明确地定义出一幅作品中的各种形状。好的线条使物体更突出,更增强了他们的修饰中心。因此,我专门的进行了线条的训练,让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从基础抓起。在初一年级,我安排了适合初中生特点的线描练习作业《线描花瓶》(图7)。在这练习中我综合了一些动漫绘画的先天训练方法,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会更高一些,例如:线条的徒手训练。开始可以先在作业本上,用铅笔勾画各种线条。如:直线、弧线、圆线等等,反复练习铅笔线条的粗细匀称、挺直、流畅、逐步做到挥笔自如。还有线条的衔接训练。在一根直线、弧线或圆线的末端,再衔接一根延续的线条,尽量使线条与线条的衔接处的不露痕迹。前后线条要用笔一致,有一气呵成之感。在初二年级上学期,一部分学生的线条使用已经不错了。在《图形联想创意》这一课中,学生的作业能做到准、挺、匀、活。我对这样的优秀作业有一个小奖励。我会给每一个在创意和用线表现突出的学生发一张彩色的纸,让他们将自己的作业画下来,作为期末考试的作业(图8),给予高分。对此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到了初二下学期,大多数学生已经对线条能够自如的控制并表现出来,画面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图9)。

图7:《线描花瓶》学生作业

图8:《鞋子的联想》学生课堂作业

图9:《点与线的魅力》学生课堂作业

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对于对课堂相关要素的解读和调整,以此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学科本体和美术教育及内涵进行整体认识,以探究人的素养培养路径为出发点,改善我们的课堂,探索多种方法,体现我们小课堂上的精彩,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在教学中体验到乐趣,充分的成长。

参考书目:《中国美术教育》 20__年第五期(编辑:圆圆)

上一篇:让生物课堂焕发新的色彩 下一篇:[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