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课堂上的“导课”艺术

时间:2022-10-17 01:14:43

浅析美术课堂上的“导课”艺术

好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它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对后面的美术教学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优秀的导入技巧,能为美术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它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在“导”字上多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对于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也旨对美术课堂上的“导课”艺术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导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若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就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导趣”,即通过教师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导入如响鼓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由此,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学生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欲望,让师生教与学和谐同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执教《鸟语花香》一课,我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只是一言不发,只在投影仪上出示一张张花鸟风景图片,接着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随着动听的鸟叫声和美妙的花鸟照片的欣赏,不由自主地讨论开来。“真好听!”“这种花的颜色好漂亮啊!”“哇,这样的鸟我从来没看见过、、、、、、”脸上竟是惊奇与喜悦。毕竟是初一的学生,孩子们童真的天性一下就激发了出来。迎着他们欣喜的目光,我问学生:如此美丽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鸟语花香。如诗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情绪高昂。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进入花鸟画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可爱的小鸟、美丽的花朵请到纸面上,板书——写意花鸟画。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一定的情境,为整节课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导看”,培养学生观察、欣赏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在自然界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学老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尤为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得到的。没有良好的观察,智力很难提高。因此美术课就更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

执教《用泥造型》一课,我在大屏幕上放映大量传统的、现代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泥塑作品,让学生细细欣赏并思考:这些泥塑你看到了哪些造型方法,你会其中的哪些,你还会哪些?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答案回到课堂。“揉、捏的方法我会,以前做过。”“压的方法我也会”“这种卷曲的方法看上去有点难”……

学生们看了大量作品后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创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和学生自主作业奠定了基础。最后完成的作品想法稀奇古怪,创作出了形形的彩泥作品。

“导看”,学生心中已经汇聚了大量的美术素材,了解了创作技巧方法,创作时才会更自信、更有兴趣,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作品评价时更有话可说,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学习、制作、创造中,教学过程呈现出生动自由的气氛与意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导说”,鼓舞学生“敢想”且“敢说”

德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自信心来自教师和同学的鼓励性评价。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不断地激活学生说的细胞,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推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协调成长。让课堂导入环节的大胆发言引领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执教《废弃物造型》一课,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大胆说说塑料瓶、快餐盒等废弃材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环境污染、雾霾天对人类的危害这些大家关注的话题说起,大家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有哪些妙招能让它们变废为宝?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也踊跃参与讨论,说自己的金点子。最后大家总结出:塑料瓶可以利用切割、组合、添加制作成花瓶、酒杯等;快餐盒可以利用切割、折叠,可以变成沙发、床、浴缸等生活物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了这样的导入铺垫,开展下一教学环节废弃物制作就变得更得心应手,而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兴趣,因为这些想法都出自自己的大脑。学生会由衷感受到被认同的成就感,而这种良性的情感体验势必提高作业效率。

四、“导画”,让学生大胆动起来

传统美术教学过程总是老师先讲,学生再画。“导画”,即用学生的绘画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此绘画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行为受到鼓舞,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学生的创新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

执教《徒手画校园》一课,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随意用各种线条快速表现记忆中的校园。在没有任何要求、束缚的情况下去画自己想画的,学生是非常有兴致的。正是少了这样那样的要求,学生的画面出现的线条更加丰富,也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有了这样的画面效果导入,教师再讲解线条的种类及画法学生会更易接受。这样的初次作业,教师不能以传统死板的“像”为优秀,而应看重作品的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的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创作后的荣誉感、成功感,并能让学生主动、健康、活泼、和谐地发展。当然每一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都要巡视,要适时点拨、指导,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除上述几种导入方法外,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活动导入、故事导入、互动导入等等。每一节课,我们都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灵活掌握。导入是一门科学,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的。对此,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指导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总之,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重视导课,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探索“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画。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让美术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教学》,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通过艺术的教育》,赫伯.里德 ,湖南美术出版社。

3、《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李永正,浙江大学出版社

4、《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赵国忠,江苏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制衡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