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7 10:25:35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规范的协调性差,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等方面。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会计制度 改革 不足 对策

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

1、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目前所执行的具体会计规范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账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2、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和系统性是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3、现行会计制度协调性差

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就可能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无所适从,结果可能导致同一类型企业按照不同的规定进行处理,损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也即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在现实中,由于监督措施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尽所需,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提供虚假审计报告。

4、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即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在现实中,有关人员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违背经济活动客观规律,制造假账来损害国家经济法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主要存在于:①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屈从上级的压力,故意不恰当地运用计算指标,追求利润数据最大化,人为操纵利润进行造假;②会计造假行为对企业领导来说,可以为其带来相当大的政治利益,这就导致这些领导往往通过粉饰报表,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或获得提升;③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开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不惜以身试法;④由于执法不严,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但在处理上大多是“限期纠正”、“下不为例”,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二、会计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原则

1、要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行政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充分体现会计信息要与预算的范围、分类、口径相配合,要反映采购中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流转。各单位资金运作要遵循集中收付的要求,预算外资金要实行收支脱钩、收缴分离等办法。

2、要适应收支分类改革的需要

2007年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建立健全了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此,会计改革要适应收支科目的设置要求,以便按照收支科目口径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3、要立足国情,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会计制度改革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使中国会计顺应国际会计的发展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和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

4、要以人为本,便于操作

会计制度改革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简便易行。否则,如果会计人员不能适应,再先进、科学的制度,在执行进程中也会走样变形,偏离改革的本意。

三、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1、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改革会计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特点。但事实上,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会计制度变革是从属于市场经济的一种行政行为,缺乏内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会计制度变革则是依据一定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对稳定特征,对原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其变化具有间歇性和相对稳定性。国家有关部门应改革以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的状况,尽快制定和颁布能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制定和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随着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纳入统一的准则体系。

2、完善现代会计制度

现代会计在构成上具有横向多元、纵向多层的特点。横向多元即指现代会计除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外,还包括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租赁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破产清算会计等若干分支;纵向多层则指现代会计是由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企业(单位)会计、内部责任会计等若干层次构成。以上各个分支、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会计内容体系。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应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予以构建和设置,这里的“横向到边”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广度上应具有全面性,既要包括对传统财务会计事项的规范,又要针对各现代会计分支,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如通货膨胀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等。“纵向到底”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层次上应具有完整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与会计构成的层次性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准则或制度,又要包括企业(单位)的刽十准则与制度;其二,与会制胶制定主体的层次性相适应。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又要包括各企业(单位)根据统一会计准则或制度,结合企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

无论是“横向到边”还是“纵向到底”均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从辩证的观点看,这里的“边”和“底”均是无止境的,理由在于:其一,随着我国会计改革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化,将会不断拓展新的会计领域,形成新的会计分支,进而需要有新的会计制度来规范这些会计领域的会计行为,这表明会计制度在“边”的扩展上具有无限性;其二,随着集团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增多,进而使得企业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的层次不断增加,这表明会计制度在“底”的延伸上具有无限性。

3、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

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要加快会计规范国际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尽早实现从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准则的转变;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补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施工合同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等等。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有关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的规定,修正和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中有关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范围和原则,如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现值计量法等纳入会计准则,并允许企业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自行选择。

加快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这一命题并非否认会计规范的国家特色。不容质疑,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会计规范应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体现国家化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应能体现会计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的要求,特别在目前我国财力尚十分薄弱的环境下,更要首先考虑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国家宏观利益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因此,会计制度的制定不仅要满足会计主体核算与报告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4、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会计主体的自我约束,主要是各会计主体应根据国家统一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制定出与本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以规范内部会计行为。财政、税收、银行等应定期对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了解各会计主体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能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会计主体给予各种形式的嘉奖或信贷优惠,而对违反会计制度、损害国家利益的会计主体则视情节轻重、违纪金额大小等给予相应的处罚,以督促各会计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出发,自觉遵规守法。

参考文献:

[1] 楼继伟:会计准则适应改革开放需要[N].中国财经报,2006-10-21.

[2] 徐琴 ,许成昌 .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J] 财务与会计2001, 11

[3] 刘光忠. 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 [J] 会计 2002, 1

[4] 冯淑萍: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促进会计行业发展[J].财务与会计,2002(3).

[5] 张海英,夏菲. 对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 农业会计 2006,4

上一篇:青海东部地区体育文化遗产梳理与传承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析少儿舞蹈《我的偶像》的编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