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探讨

时间:2022-08-17 09:00:58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 156例临床使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 根据阿莫西林药物剂型分为皮下组、静脉组、口服组三组, 各52例。患者均使用阿莫西林治疗, 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皮下组、静脉组、口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8.1%、69.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应用合理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42

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 药物在使用前被制作成适合患者使用的形式, 在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合理的使用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 这种不同药物的形式被称为药物剂型[1]。从本质上说,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具有密切的联系,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产生的效果不同, 因此, 医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目的, 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本研究收集本中心临床使用阿莫西林药物的支气管炎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产生的药效, 探讨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临床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阿莫西林药物剂型分为皮下组、静脉组、口服组三组, 各52例。皮下组男30例, 女22例, 年龄12~56岁, 平均年龄(42.6±14.7)岁, 病程4~15 d;静脉组男29例, 女23例, 年龄14~58岁, 平均年龄(45.7±13.3)岁, 病程2~10 d;口服组男28例, 女24例, 年龄13~53岁, 平均年龄(43.8±13.3)岁, 病程3~11 d。三组患者均无支气管肺炎、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皮下组、静脉组、口服组患者均使用阿莫西林, 分别采用皮下注射6 mg阿莫西林, 1次/d;静脉输注6 mg阿莫西林+100 ml生理盐水, 1次/d;口服阿莫西林, 2粒/次,

0.5 g/粒, 6~8 h/次, 为保证研究一致, 治疗时间均为1周。观察每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 一些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皮下组、静脉组、口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8.1%、69.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进步, 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越来越多, 给药途径也随之增加。在药物剂型上, 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等[2]。不同的药物剂型在临床治疗上有不同的优势, 注射剂型的剂量精确、疗效确切;片剂剂型的剂量准确, 使用方便;胶囊剂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颗粒剂容易消化、味道甘甜;栓剂在患者发生昏迷呕吐时便于使用[3]。在给药途径上有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等, 皮下注射具有起效快、剂量准确的特点;静脉滴注是常见的应用方式, 具有起效快的特点, 但容易引发静脉炎、非动脉炎等并发症;口服药物携带方便, 药物性状稳定, 但起效较慢, 但一些药物在胃酸的影响下, 药效被破坏。因此, 从给药途径上能够发现不同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患者使用后药物产生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4]。本次研究支气管炎患者使用阿莫西林治疗, 采用三种不同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结果显示, 静脉组治疗效果优于皮下组、口服组(P

为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在用药时, 要遵循以下几方面:①根据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药物剂型, 生物药剂学中表明药物进入人体后, 在体内的分布与药效有一定的关系。②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要根据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选择, 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 选择见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③根据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选择给药途径, 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佳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效果, 从而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 不同的治疗效果与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不同有一定关联, 医生要根据临床治疗特点、药物性质、用药安全性、患者的依从性等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周子洪.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11):4-5.

[2] 秦胜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医药前沿, 2013(22):29-30.

[3] 顾建东.头孢菌素类药物79例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5):158-159.

[4] 丁菲, 谢峥.临床药师对心内科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4):117-120.

[收稿日期:2015-12-25]

上一篇:中国联通三季度开启400G现网试点 下一篇:OPPO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