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2-09-20 11:41:15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

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强心苷应用的临床效果亦不同。

疗效较好的心力衰竭类型: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性能受损、心排血量降低,形成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强心苷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而呈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疗效较差的心力衰竭类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所继发的高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应用强心苷治疗疗效较差,应以根除病因为主。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肌低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尤易引发毒性反应。

不宜使用强心苷的心衰类型:心肌外机械因素,如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心力衰竭。这些因素均使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度严重受损,强心苷虽加强心肌收缩,亦难以改善心脏功能。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亦应避免使用强心苷。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左心衰竭,强心苷单独使用可能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应与降低前负荷的血管扩张药配伍应用。

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主要危险在于心房的频数冲动经房室传导系统到达心室,致使心室速率过快、泵血功能受损,甚至诱发心衰,是强心苷临床应用的主要适应证。强心苷延缓房室传导,有效减慢心室率,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保护。用于心房扑动,可减慢心室率,并促使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速效静注制剂如去乙酰毛苷,通过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达到中断折返冲动、终止心动过速的目的[1]。

用法与用量

“全效量-维持量”给药法:为传统的给药方法。先给予全效量(洋地黄化量),待出现充分疗效后再给予保持这一疗效的维持量。

(1)全效量给予:①速给法:在24小时内给足全效量(适于危重病例且2周内未用过长效强心苷者)。选用速效的强心苷:去乙酰毛花苷丙首剂0.4~0.8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注射不少于5分钟),隔2~4小时后可再给予0.2~0.4mg,至达全效量1~1.6mg。或:毒毛花苷K首剂0.25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少于5分钟),隔2小时按需给予0.125~0.25mg,至达全效量0.5mg。②缓给法:在2~3天内给足全效量(适于病情轻缓者及2周内用过长效类强心苷者)。选用中效类的地高辛:口服,首剂0.25~0.5mg,以后每隔6~8小时给予0.25mg,至达全效量1.25~2.5mg。

(2)维持量给予:常选用地高辛0.25~0.5mg/日,顿服。

每日维持量给药法:选用地高辛,每日5.5μg/kg,顿服。近年研究表明,病情轻缓及易中毒者,开始治疗时不必给予全效量,可逐日按5.5μg/kg给予地高辛,经6~8天后即可在体内达到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这种给药方法毒性反应较少而安全,但病情急重者仍应采用“全效量-维持量”给药。

强心苷有效指标:治疗后出现心率明显下降(安静时稳定在60~70次/分)、呼吸平稳、肺部音消失、肝缩小、水肿消退、精神和食欲改善等,说明已取得较满意疗效。

不良反应防治

强心苷中毒的诊断: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苷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作动态观察,有利于及早发现强心苷毒性反应。强心苷血浆浓度监测,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当血浆地高辛浓度>3ng/ml时,结合前述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强心苷中毒的诊断。

强心苷中毒的预防: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2周内用过慢效洋地黄毒苷者,应适当减少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功能状态、肾功能状态及临床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是预防强心苷中毒的关键。及早发现并消除中毒促发因素,并根据实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实施上述预防措施,强心苷临床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可显著降低。

过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述药物治疗。①钾盐:有室性早搏时,可给予10%氯化钾溶液,10~15ml/次,3次/日口服,至心律恢复后停用。严重者用10%氯化钾1.5g加入灭菌生理盐水500ml,以1ml/分速度静滴(心电监护下),至心律恢复正常或出现血钾过高症状时即停止静滴。有心率过慢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氯化钾。②苯妥英钠: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可作首选。初用量100mg加注射用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历时2~3分钟),按需10~15分钟重复1次,至心律失常中止或出现不良反应止,总量不超过500mg。病情较轻时也可口服100mg/次,3~4次/日。③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初用量50~100mg,缓慢静注(历时2~3分钟),必要时隔5分钟重复(共重复1~2次),1小时内不超过300mg,如需要可随后以5%GS稀释后以1~4mg/分速度静滴。④普萘洛尔(心得安):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1~3mg/次,以不超过1mg/分的速度缓慢静注,必要时2分钟后可重复1次,以后隔4小时1次。病情较轻者可口服10~30mg/次,3~4次/日。

窦性心动过缓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0.5~2mg,皮下或静注,必要时1~2小时后可重复1次,如无效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入5%GS200~300ml中缓慢静滴。必要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强心苷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予地高辛特异抗体片段(Fab),每40mg地高辛特异抗体片断大约结合0.6mg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231.

上一篇:4所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下一篇: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