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7 07:41:32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今初中英语教学更多的还是注重语法教学以及单词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些学生对于英语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十分被动,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改善现行教学过程最主要的办法是变单纯讲授为有讲有练,变死记硬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怡当地创设课堂情境,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由此可见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重要。恰当的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放松,也使得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很好地拓展了思维空间。当教师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以后,这种热情便会升华为一种求知欲,不断促进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得学生冲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及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只有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英语学科是一门以交流和理解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学科特点是十分灵活。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并接受国外的交流方式和语言,授课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以及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教师授课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方式方法上,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的“亲师性”心理,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博得学生的好感。只要学生对你有了好感,他们便会对你的课程也格外重视,十分有利于增强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并加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进行思考,或者按教师的指导去发现、探索,使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并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品格,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勇敢地去超越常规,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更可以培养学生宁愿犯错也要创新的意志。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并且要多问事情发生的原因,还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广泛的联想,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根据所教内容,如涉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形态、某些历史事件的关联等,让学生借此发挥,启发诱导他们敞开思路,尽可能多地罗列出其它利弊、用途、范围、形态、联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思维的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多种可能的结果,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思维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许多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教材内容有关,或由教材内容引发出来的例子。这种发散思维训练还包括了对学生广泛的联想力和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此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就会使学生在受到某种触动时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围拓展开去,进行多向思维而更具活力。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学到一些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步形成集中思维的能力。如让学生进行单词操作,学生在这段会话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反复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思维和语言得到相应训练。

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竞赛法、串联法、比较法等,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关于部分初中科学实验改进的探究 下一篇:《酸的小实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