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均等化公共体育论文

时间:2022-08-17 07:30:48

服务均等化公共体育论文

一、公共体育理论概述

1、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源于西方,其实践理论充分、思想源远流长,是自由主义、新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学中最具思想内涵、实践价值的理论科学。国内学术界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不深,研究框架虽初见雏形,但其内容上仍存在诸多漏洞和问题。

2、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背景

就目前我国国情来看,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很难实现,一方面,城乡经济不均衡,城市建设的格局、发展项目、经济资源储备等多方面内容迥异,在这种非均衡的社会环境下,要想促进、完善、落实公共体育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初期,城市建设关注的是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生存空间、效益价值的建设项目,而并非城市建设的“不必要条件”——公共体育建设,所以,从建设、发展地位上看,公共体育落后于其他经济建设项目。因此,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公共体育建设才会提上“发展日程”,只有全国各省市城市建设趋向统一水平后,公共体育服务方能实现“均等化”发展目标。

二、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分析

1、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价值没有突显出来

通过阅读目前的研究资料可发现,目前,我国公民对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并不了解,他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态度存在误区和偏差。首先,以“理论”为基础的公共体育服务毫无实践根据,不能站在公民的视角,制定建设方案、服务计划,相反,其行为还会被理论性、原则性的内容所累,在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的双重打压下,出现诸多纰漏、问题。其次,所有从事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人员,普遍具有“过度经济”意识问题,在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城市建设、公民生活的发展、规划需求和服务要求时,便着手于规划、建设,制定出来的方案不仅会有碍社会其他基建工程的发展,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经济影响。最后,政策、法律限制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影响,社会舆论并没有明确定义、肯定公共体育服务,即便有所宣传,其宣传力度、范围、效果也有限,如此,会大大改变公共体育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会让公共体育权利变质。

2、重视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经济改革,而忽视创建配套的社会体制

当前,我国正在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无论是医疗服务、社保服务,还是公共体育服务,文化服务,其项目建设的根本都在于改变社会现有制度模式。然而,受“经济”意识制约、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过分依赖于经济体制改革,希望利用经济优势拉动公共体育服务内需,让全民意识到、认识到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财政中心论”强调的建设方法并不适用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因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均等化”,也就是说,建设不是最重要的,让公共体育发挥大众影响是最重要的。脱离社会体制,创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化工程,只会让它在“均等化”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3、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研究不够深入

就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现状来看,均等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人均财政投入与人均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为标准,一是以具体的体育公共设施为核心,总结分析每个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时间、内容为标准。但对于不同城市而言,这一标准需要适当调整,应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居民差异、社会环境差异之后,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定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建设方案、项目,以及目标任务。由此可见,均等化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干扰、影响因素越多,其所需的、产生的服务需求、效果差异越大。

三、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上述提到,公共体育服务需要社会背景、社会资源做支撑,方能逐步实现建设计划。为改变、纠正现代社会对于民生生活的错误理解,我们将结合多部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因素,抛开社会背景、资源等基础要素,探究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新路径。

1、挖掘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价值,提升其内涵与影响

研究、分析其他公共服务项目,从基础理论入手研习、调查,查找影响现今社会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发展的原因与核心问题,逐一解决。(1)建立综合动态理论体系。引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理论,从经济视角、政治视角、社会视角、民生视角等多角度,探究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内涵价值和深层含义,围绕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原则,解读这个未来发展道路的优势和劣势,以创建出一个融合了多个学科、调查了多个视角、探寻了多个问题的综合动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能帮助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找出现阶段的发展问题,预防后续研究工作的难点和不足,突出热点话题。(2)确立均等化标准的研究地位。制定衡量、考评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体系,让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拥有确定、统一、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拟定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最低标准,这一标准将作为依据、参考,分发给各省市,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基础模板,开展工作。此外,从国内外其他公共服务建设领域借鉴经验,摘出重要的服务项目和元素,增添标准化的规定“等级”和服务要求,如:城市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市内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建设密度、城市经济水平与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模配合度、城市总体发展情况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程度对比等。

2、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

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化改革、系统化改革、规范化改革,依照国情、国家服务体系建设环境与背景,创设制度体系,把公共体育均等化与经济发展,社会参与和体育权利改善放在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去设计和考虑。(1)政府、社会积极协调。政府应引导社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社区等基础部门,整合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需要,在社会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发挥指导影响、提升改革价值。政府通过惠民政策、激励制度,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项目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将其摆在与经济建设、民生发展同等的地位上。在政府、社会积极协调的环境下,鼓励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非盈利组织、公共管理者、民间体育运动组织等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中来,共同完善体制改革,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质,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2)关注制度的“进展”与“发展”。在市场化、社会化的经济环境中,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创建的制度势必会受到管理渠道的限制和制约。为此,要想让公共体育服务社会供给与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条件相契合,就应拓宽制度的管理渠道。一方面,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供给路径,构建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实现体系,吸纳更多服务元素进入到管理渠道中来,为未来发展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在“进展”中探究“发展”问题,应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改革、创新方面的考核、总结、评价工作,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认真弥补不足。

总之,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可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已积累了许多重要成果。未来,政府、企业、公民都应为公共体育服务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以帮助其早日实现完整的、科学的、高效的“均等化”。

作者:龙专罗敏吴四贵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部

上一篇:散打专修课程高校体育论文 下一篇:武术散打公共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