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17 05:38:13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初探

近年来,笔者拜读了许多有关如何提高中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论文、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成果。学者们研究范围广、研究角度新颖、研究成果可操作性强,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毋庸讳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已成为当代教师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联系十年来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就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谈一些体会和不成熟的认识。

一、“优化”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由于提倡素质教育,侧重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教材内容减少,能力要求表面上降低,但对知识考查的面却广,且层次深,同时重视学生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触类旁通能力的考查。面对这种倾向,教师教学时,若只限于教材、大纲的“表象”,只为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学,那课堂上会出现学生打瞌睡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少数学生误认为教材中的定理简单不实用,且例题有详细解答过程,可以当时不听,课后再补,这样难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力争每节课都有新意,但又要把握好新意的度,不可变成拔高教学,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宽的视野和较深的知识水平。我觉得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应力求做到: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兼顾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位教师奋斗的目标,那么“问题”的设计也离不开这个目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就能让“问题”走近学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2.问题设计应立足于强化“双基”,突出重点

强化双基,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问题”来源于双基,通过解决问题才可强化双基,“问题”只有围绕重点,通过解决问题才能突出重点,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中扎实双基,并认识夯实双击的重要性。

3.“问题”的设计应富有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数学问题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地再思再问。

4.问题的设计应做到小中见大、揭示规律,具备深刻性

学生中不良习惯之一是“眼高手低”,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研究。教师应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

由此可见,优化“问题”的设计,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需要,它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的研究课题,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样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

二、师生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氛围。

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任何教育活动只有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充分相信学生,其实就是对教育主体――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不要总是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的言行束缚得很牢,这样的教育效果使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学生像一个“储存器”,被教师不停地输入“死知识”,这样便谈不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们教师课堂上要少说“这样解”,多问“怎样解”,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观察、去动手、去创造。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他们的智慧之光。

教师除了尊重和相信学生之外,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关爱,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才能换回学生热爱教师、敢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问难,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优化”问题,加上“和谐课堂”的滋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将体育游戏合理融入中学体育教学 下一篇: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