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6 10:48:41

蒙脱石散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蒙脱石散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量及配制标准一致,观察组在输注阿奇霉素前30min服用蒙脱石散冲剂3.0g,观察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胃肠道反应。

结果:对照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68.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0.00%,差异存在显著性(P

结论:蒙脱石散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蒙脱石散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胃肠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79-02

阿奇霉素是半合成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作用,其游离碱供口服,乳糖酸盐供注射,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酸更稳定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1]。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日增多,发生率最高的是胃肠道反应,主要临床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幼儿则表现为啼哭不止、拒乳、拒食、面部潮红等,严重者发生抽搐[2]。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们采用蒙脱石散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4岁,平均(8.16±2.08)岁;病程1~3d,平均(1.74±0.45)d。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14岁,平均(8.11±2.14)岁;病程1~3d,平均(1.70±0.41)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的患儿无危重病例,无鱼、虾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无胃肠道症状,未服用其他胃肠黏膜保护剂及抑酸药物,可以清楚表述疼痛、恶心等主观症状。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057,批号20120301),10mg/kg,按照1mg/1ml的比例加入10%葡萄糖静脉滴注,控制滴速为1.2ml/min,每日1次。观察组在输注阿奇霉素前30min服用蒙脱石散冲剂3.0g。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用药前向患儿家长告知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不告知患儿。于注射时及注射后1h观察患儿的反应,在没有任何暗示下让患儿自述有何种不适。主要观察指标有呕吐、恶心、腹痛及腹泻。根据胃肠道反应进行评定[3]:输液时无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的不适为Ⅰ级;仅出现间歇性的腹部不适、或者是轻微的恶心为Ⅱ级;明显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但能坚持用药为Ⅲ级;因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而被迫停药为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Ⅰ级反应30例(60.00%)、Ⅱ级反应14例(28.00%)、Ⅲ级反应5例(10.00%)和Ⅳ级反应1例(2.00%),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Ⅰ级反应16例(32.00%)、Ⅱ级反应19例(38.00%)、Ⅲ级反应12例(24.00%)和Ⅳ级反应3例(6.00%),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68.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阿奇霉素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但是前者具有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是也具有与红霉素相类似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机制与胃动素受体有关,阿奇霉素与胃动素结合后,可使血浆中胃动素水平升高,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结合产生强烈收缩,胃肠运动增加,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4]。阿奇霉素较高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了其广泛使用和患儿的依从性。我们采用蒙脱石散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4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00%,并且不良反应程度轻。结果表明蒙脱石散具有较好的预防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陈能凤[5]报道,应用蒙脱石散后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45.8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蒙脱石散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具有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多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黏膜保护药。蒙脱石散预防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机制可能为:①蒙脱石散能与黏液糖蛋白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②阻止阿奇霉素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如抑制腺体及胃酸分泌,减轻H+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③作用于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阿奇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解除内平滑肌痉挛;④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同时,蒙脱石散为天然矿物质,不被体内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安全性高,同时味道香甜,易被患儿接受。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阿奇霉素对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平生,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12-314

[2] 唐巧萍,岳文静.注射用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117

[3] 邬盈云.思密达防治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致胃肠道反应[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41

[4] 张申亮.蒙脱石散剂用于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26):2066-2068

[5] 陈能凤.思密达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43-44

上一篇: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下一篇:莫西沙星联合痰热清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