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学之我见

时间:2022-08-16 10:37:30

指导学生自学之我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上,没有现成的指导自学的材料,加上受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也具有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远期功效。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一、教会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做到“我能读”。

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少,不知道阅读数学教材该读什么,怎么读,教师首先 “扶”着他们读;让学生给不认识的字加拼音;认识例题的标志、作用;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对话框是什么意思,编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什么,都领着学生慢慢地体会,知道课本能告诉自己原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东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我能读”,进而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逐步培养对学习的责任感。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字面理解水平和解释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采用向教材――这一无声的老师请教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地进行阅读。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于是学生在接下来的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需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也孕伏了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想知道有关于分数的一些知识吗?学生兴趣盎然:“想”。于是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学教科书第98页有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这部分内容。只有当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才会自主寻求答案,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学生简单的读书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形成了。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批判性水平和创造性水平,教师可以随着学生知识及阅读能力的提高,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课中读带动课前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听课方法,做到“我能听”。

1、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认真听课。

我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听课: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其次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最后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判断或重述、补充。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认真听课。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走上讲台,教师饱满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言语会让学生的听课情绪为之一振。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投入教学活动的专注力才能得以提高。

3、经常督促,让学生坚持认真听课。

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不可能马上适应或改变,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和督促以及积极的鼓励、评价才会初见效果。当看到学生听课有一些进步时,教师不吝啬表扬与积极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不但要有信心和耐心,更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

4、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认真听课。

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所以我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积极思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那么,他的注意也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

三、训练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做到“我能说”。

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并能用语言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课前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表。当学完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后,我对同学们说:“请你们拨出一个整时或半时,告诉同学们你常常在这个时间干什么?”听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厚,稍做准备后,大家都争先恐后举起小手,有的说“我拨的是8时整,这个时间我们开始上课。”有的说:“我拨的是7时整,这个时间我起床。”……我接着又说,请你再拨出几个整时或半时,告诉你的同桌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纷纷地拨时间和同桌交流。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能把学生操作中是否在想、想什么、怎么想、想的是否正确反馈出来,以互相探讨、取长补短。

四、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做到“我能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教师和书本牢牢地控制着,绝对不能出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组织探索活动。针对课本学习中的难点、热点、盲点和关键点,展开讨论、试验、操作、辨析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悟自得。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 看到了自己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进步,实现质的飞跃。

五、培养成为教师化的学生,做到“我能评”。

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互动,人人参与脑力劳动的过程,对需解答的问题,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既是学生,独立思考,作出解答,同时又是先生,负有评价(检测)自己及其他学生(比如同桌)解答是否正确的责任,这种机制能促使、调动学生人人进行充分的脑力劳动,这是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的好方法。每学完一单元,我就会让学生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方面进行自评、互评,通过为自己“打星”(最高5颗星)逐步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通过同学间互相评价,促其纠正缺点,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探求科学教学中评价学生的策略 下一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