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在农户借贷契约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8-16 06:25:07

人际信任在农户借贷契约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农户与正式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昂,导致农户在借贷时大多采用民间借贷的形式。而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所以农户借贷大都发生在熟人之间。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农户在借贷契约签订时和出现违约行为时人际信任所发挥的作用。借款时,双方考虑的更多的是双方的人际信任,这里既有考虑能力信任即声誉价值又有考虑人品信任的行为;而在发生纠纷时,很少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通常是利用双方共同人品信任的第三方来进行调解。

【关键词】农户借贷 人际信任 能力信任 人品信任 调解

一、研究背景

农户进行民间融资的主要原因在于正式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万江红和徐小霞[1]在调查中指出民间借贷主要发生在熟人圈中。何广文[2]在调查中指出,农户借贷行为更多依赖非金融渠道,从放款的笔数分析,93.95%的放款行为是在亲戚、邻居和朋友间进行的,且农民碍于情面很少设置抵押。在发生纠纷时,由于正式解决途径成本较高,加之熟人社会中人情关系的影响,多采用双方共同人品信任的第三方调解的办法解决,这里的第三方在农村社会主要指受双方共同人品信任的民间精英,这种民间精英在当地有较高的威信,处理公正,民间精英是根据其人品、能力而选择出来的。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农户之间进行借贷行为时,不管是熟人之间的借贷、无抵押的借贷还是纠纷的解决,人际信任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人际信任的内涵

郑也夫认为,信任是一种态度,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符合自己的愿望[3]。人际信任是信任的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人际信任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人的能力的理性计算和对人的品格感性认同。储小平等认为信任程度往往与血亲距离有关,血亲距离越近,相互间信任度就越高[4]。杨中芳和彭泗清认为人际信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能力信任和人品信任[5]。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将人际信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能力信任,双方根据各自的声誉价值理性签订并履行契约;二是双方之间的人品信任,这是高度的信任关系,在签订和履行契约时不考虑经济因素,具有利他性的特点;三是双方对第三方的人品信任,这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利用第三方即双方共同人品信任的民间精英来进行调解,解决纠纷,减小损失。探讨这三种人际信任关系在农户借贷契约中的作用

三、人际信任关系在农户借贷契约中的作用分析

(一)能力信任在契约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农户在实施贷款行为时,贷方根据借方的还款能力来判断是否能够借款,根据借方的还款能力形成的对借方的能力信任主要有三点:一是借方目前的经济实力,这里的经济实力充当抵押的作用;二是借方在借款期的预期收入,包括投资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农业性收入,这将最直接决定还款能力;三是借方的声誉价值,即借方的还款记录,这也体现还款能力。根据贷方对借方的能力信任程度,上述三点中,如果借方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有良好的预期收入,或者拥有良好的声誉价值,借贷契约都会发生。

(二)双方间人品信任在农户个人借贷契约中的作用分析

双方间的人品信任是对私德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人品信任是双方私人关系的产物[6],是基于血缘和紧密地缘的关系,一般是家人、亲戚和关系紧密的朋友。在农户借贷时,如果双方是人品信任的,贷方对借方的道德水平很信任,那么贷方有能力贷款时便会执行借贷契约。

(三)对第三方的人品信任在违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在农村,借贷双方共同信任的独立第三方通常是有威望、共同熟悉的民间精英。通过民间精英的调解,既减少了纠纷解决的成本又缓和了双方之间以及双方与其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调解时首先需要选择双方都共同信任的民间精英,这样调解结果双方才会接受,然后就是调解人和借贷双方进行协调,分析无法还款的原因和还款的必要性,对还款的数额和期限进行磋商,形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论,最终贷方通过很少的调解费用即一些礼物和一顿餐的花费取回了借出去的款项,借方也不会因为不还款而诉诸法庭并降低自己人际信任能力,并降低了对借贷双方人际信任的伤害。

四、结论

人际信任在农户借贷契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户在借贷时往往采取民间借贷,向熟人借贷,而贷方会因为能力信任和人品信任的因素来决定是否借贷。尽管有声誉、人情等关系的约束,但是由于缺少担保、借方对自己还款能力估计不足等因素,还是有贷款无法及时归还甚至恶意不还的情况发生,产生纠纷。而基于血缘、地缘、亲缘等的人际信任关系,贷方一般不采取诉讼的形式来解决纠纷,往往是通过双方共同信任的第三方来进行调解,这样既可以有效的追回欠款又可以减小对双方人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万江红,徐小霞.民间借贷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倾向分析——基于温州瑞安市T镇的个案调查[J].学习与实践,2006,(11):114-117.

[2]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0):42-48.

[3]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9.

[4]储小平,李怀祖.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3,(6):98-104.

[5]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1-21.

上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广西农村金融资金供需缺口测算、成因分析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