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4 12:51:05

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摘 要: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通常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大学阶段是每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他们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大学生通过正确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对其生涯发展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大学生人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58-0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对于每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有利于学业顺利完成,更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灵魂的升华。然而,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不理想。人际交往的不如意已然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这个复杂生活环境里,研究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困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并寻求克服这些困境的途径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新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

1.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有人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上了并非自己所愿的大学。导致他们对学校一切的不满。

1.2对新环境不适应。新生离开了熟悉的家乡,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校园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同学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处世风格。特长爱好也千差万别,因此在交住中,难免会产生些许矛盾和冲突。

2.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关心体贴过度,导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大。长辈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进入异地高校,远离父母,他们的各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3.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

每个大学里都存在贫困生,他们往往因自己家境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不独立、拮据和消费需求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也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障碍。

4.长期虚拟网络交往导致实际交往能力下降

一些整日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热衷于这种行为的学生在现实世界反应退化,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5.人际交往技巧缺乏

在缺少人际交往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自然不很理想。经常表现为:

5.1语言缺陷。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说话夹枪带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语尖酸刻薄,言外有意;冷言冷语,冷嘲热讽。这些言辞必然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

5.2交际礼仪缺乏。今天的大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极度缺乏,许多学生跟老师说话语气不够尊重,同学间的交流更是火药味十足。这种礼仪上的不考究使许多同学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指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与别人和谐相处或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个体为此感到苦恼,常体验到负性情绪,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主观原因

1.1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是指交往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以后所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

1.2近因效应:指在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或印象对以前给对象的评价或印象产生的影响。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1.3刻板效应:笼统地把个体划分为固定、概括的类型来加以认识的现象,即为刻板印象。这种效应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北方人豪爽粗犷、南方人精明仔细等。

1.4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2.客观原因

首先是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大学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大多数新生面临着适应环境和角色转换的迫切要求。多数学生不适应这个转变导致了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其次,是经济因素。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三、应对策略

1.正确地认识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必须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其次,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融入进去。

2.优化自己的性格

外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内向、孤僻造成的。所以,较内向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使自己的性格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3.提高人际交际的技巧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要学习理解人际交往的理论和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交往中。学会塑造自己,学会倾听,注意表达,关怀他人。

4.包容和互相尊重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能理解别人。但当你换位思考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参考文献

[1]杜运伟.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吴琦.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教育对策.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

作者简介:汪利,(1986-),女,硕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邹烨,(1983-),男,硕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政教育。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下一篇:新形势下学校公务接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