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医疗安全 建设平安医院之管见

时间:2022-08-16 03:41:49

保障医疗安全 建设平安医院之管见

[摘要]医疗纠纷频发,影响平安医院创建,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宏观角度分析,政府职能不够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表现在医院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好,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得不到保证,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笔者建议政府应重视对医疗机构的关心支持,重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及规范行医和执法检查,重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还要重视及时有效的处理医疗纠纷事件。

[关键词]医疗安全;政府;监管

保障医疗安全、建设平安医院、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与医疗机构的重视,很多政策制度、保障措施正在制订落实。然而,目前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医疗安全问题不能令人放心满意,突出表现在医疗纠纷频发,各级医疗机构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因对诊疗过程及诊疗结果不满意而与医疗机构发生纠纷。医疗纠纷一旦发生,往往处理难度较大,有的是患方反复纠缠院领导和医务人员,有的是打闹抢砸医院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有的是到政府机关投诉或到法院,结果是有过错医院“高额赔偿”,无过错也得给钱“息事宁人”。究其医疗纠纷频发的原因,除了患者方面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甚至由某种获益心理的驱动产生过激言行及医院方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工作不负责、诊疗过程有失误以外,从宏观角度分析,政府职能不够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1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支持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好

医院作为一个服务行业,直接面对千万百姓,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诸如社会分配不公、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权力滥用及腐败等不正之风表现都集中反映在医院,医院处在多种矛盾的交点之中,处在社会议论的热点之中,也处在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中,多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制约措施和手段不断强加给医院,而支撑保障措施远远不够。医院的院长疲于奔命、生存发展的压力很大,医疗纠纷的处理又要牵涉很大精力,院长的角色似乎很难确定,既代表国家政府管理医院,又代表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搏弈,其实谁也不能代表,有时处理棘手医疗纠纷时竟束手无策。

1.2 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得不到保证

非法行医、不规范医疗行为时常可见:地下黑诊所为数不少、医疗机构聘用无执业资格人员、院内感染控制污物处置不力、不能严格执行医疗规范、操作常规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有些基层医院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范围执业截留高危病人和高危产妇;卫生执法的人力、威力不够,非法行医打而不绝,公立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往往由于“父子”“兄弟”关系以及其他因素被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这些都给医疗安全埋下事故隐患。

1.3 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政府已开始注重对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加大投入,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员工的工资奖金绝大部分要依靠医院的业务收入,很可能会出现医院的趋利行为而忽视患者的利益,许多乡镇卫生院由于积债太多,杯水车薪不能很快解决问题,仍然是入不敷出,人才、设备、房屋条件均较差,难以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更难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保障医疗安全建设平安医院的建议

2.1 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关心支持力度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应该是政府的职能,医院是直接的承担者。政府以投资者的身份对公立医疗机构行使控制权、监督权和对院长的聘任、解任权,还应有更多的支持指导,并着力扶持,要给医院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理顺一些利益关系,减少方方面面过多的羁攀,让医院院长能集中更多的精力思考医院的发展,重点抓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减少差错和事故,保证好医疗安全。而平安医院的创建,除了作为医院的一个工作目标、医院要作出重大努力以外,政府也要动员教育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自觉遵章守纪,共同维护好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尤其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各方要理性处理、理性维权。公安部、卫生部在上个世纪末联合下发的关于维护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的通知希望能真正得以实施。

2,2 严格“准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目前医疗机构总数不少,但技术水平和生存条件相差很大,基层医院、不断诞生的民营个体医院为了生存盲目开展新项目、违规聘用医务人员及擅自扩大诊疗范围,使医疗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作为政府管理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准入”制度。一是要把好医疗机构设置准入关,对新设置的医疗机构,坚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严格审批,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批准设置;二是把好医务人员准入关,在医务人员的聘用上,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执业地点、执业科目等项目严格审查,禁止无执业资格人员执业和超范围执业;三是把好医疗技术准入关,坚持根据医疗机构自身实际条件,开展相应诊疗活动,核定手术开展范围,严禁擅自增加诊疗项目。

2.3 强化监督职能,打击非法行医

乡村医生、个体诊所的超范围执业和一些无执业资格人员受聘于各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安全的巨大隐患,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所要认真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对医疗市场的监督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对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定期进行审核、登记和换证,对超范围执业和非法行医的监督检查要增加督查频次、扩大督查区域、减少督查盲区,对一些影响较大、后果严重的违法案件,处罚要从严从重,以达到查处一家、震慑一片的目的。同时,对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对一些二、三级医院也要严格执法检查,该处罚的也要一视同仁。

2.4 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国家有关政策已经表明,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正逐步加大,但此前除投入总额不足以外,还有明显的投入分配不均,相对来说,城市大医院投入数远远高于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前几年得到的财政补助少得可怜,自身运转和生存都非常困难,根本没有资金添置设备、修缮房屋、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难以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也难以保证医疗安全。近几年国家、省、市政府已开始注重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无偿提供部分必备的基本医疗设备,分批对乡村医生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医院工作,要求城市医院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年,这些举措对改善乡镇医院的服务功能大有好处,只是不能很快到位,需加快进度。另外,在财政补助上要再进一步向乡镇医院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保证设备和技术条件能应对急诊急救和常见病的有效诊治,另一方面亦使基层医疗机构不再因为生存问题而截留重危病人和超范围执业,而出现医疗安全问题。

2.5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

无论技术设备条件怎样、防范措施如何落实,医疗纠纷总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数量和频次有不同。问题是发生医疗纠纷(主要指比较大的医疗纠纷事件)以后,患者及家人非理智性维权,搅得医院不得安宁,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及公共秩序,谁能有效处理? 有时医院及卫生局处理不了,需要请公安部门出面协调处理,公安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公安部门有其自身处理问题的原则,有时不能很快控制局面。建议由政府牵头,政法委、公安、法院、纪检、消协、卫生等部门联合成立一个医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负责重大医疗纠纷事件的紧急处理,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和应急方案,并明确责、权、利关系,由政府拨出一点经费或向各医疗机构筹资,建立专用基金。一旦发生当事医疗机构无法控制的医疗纠纷事件请求处理时,该机构应当立即介入,开展工作。工作中应把握几个原则:一动用相关力量,迅速控制局面,让患方能坐下来,由这个机构的代表主持调查、处理或协调;二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的按法定程序进行,明确交待双方在鉴定结论出来之前不得有任何过激行动;三是医疗机构责任的要严肃追究,责成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处理当事医疗机构或责成当事医疗机构处理责任人。再有加快推行和完善医疗保险和医院强制性医疗责任险,使医疗事故风险由社会共济共担。如真正做到这些,对保障患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持正常医疗工作和公共秩序、建设平安医院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医患关系肯定是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张之群.医院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J].中国医药导报,2006,15:277.

(收稿日期:2008-10-15)

上一篇:透视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1例报告 下一篇:剖宫产术中并发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