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今诗词教学探微

时间:2022-08-16 07:57:34

高中语文古今诗词教学探微

摘 要:诗词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出现在高中课本中,无论是古代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还是现代诗歌自由的形式,它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都是值得仔细去品读和赏析的。然而当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就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探究

中国的古典诗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诗歌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至于人们提起诗歌必然会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到词一定会想到宋词,而随着文学发展样式的多样化,诗词也淡化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也大多源自教材,这一种普遍现象而非个人的不自觉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中语文古今诗词教学。

一、高中语文古今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认知观念的偏差和误区影响到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古典诗词永远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余光中就曾经这样评价李白:“酒下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具体到高中教学中出现了师生偏向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而不重视现代诗歌教学的现象,无论是教师的个人喜好,还是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使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存在认知不平衡的现象。

2.高中语文教材选录古诗词和现代诗歌的比例不平衡

这是教材本身的客观原因,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中仅在第一册选录了现代诗歌,而古诗词却贯穿了整个高中教材。在高考中很多地区的语文试卷中古代诗词较之于现代诗歌而言考到的频率相对较大,古诗词多以赏析为主,其分值相对较大;现代诗歌考试则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分值相对较低,出现了有的地区甚至不考现代诗歌的现象。这使得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被动地朝着考试的方向发展,而不重视诗歌整体鉴赏的现状。

3.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古今诗词的教学

首先,一些教师由于学习的方向的原因,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比较擅长,而对现代诗歌的知识却不甚了解,对现代诗歌认知的水平有限。很多教师可能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比较感兴趣或是相对擅长,而对于现代诗歌没有兴趣或是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会直接地影响到现代诗歌教学的水平。其次,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非科班出身的现象,也会影响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教学中也没有补充自己的业务知识,造成相关教学水平的缺失,而他们的教学势必会给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带来影响。另外,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审美能力也会影响到诗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注重诗词的内容和形式而不从审美认知的角度开展教学也会影响诗词教学的质量。

二、高中语文古今诗词教学的方法探究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无论是古典诗词教学还是现代诗歌教学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是学习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应该为考试而教学、为教学本身而教学,而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众所周知,诗词是语言高度浓缩的精华所在,无论古今诗词都具备这样的特质,中国古代诗词的含蓄委婉、清新典雅,现代诗歌的无拘无束、自由洒脱都值得肯定和欣赏。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该全方位地进行相关讲解,而现代诗歌虽然不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习现代诗歌创作的方法。

现代诗歌教学不同于古代诗词的教学。古代诗歌中不乏很多的优秀作品,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的韵律、修辞、句子翻译等方面来把握诗歌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深切地领悟诗句意思,进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主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知诗歌创作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时,应主要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入手,感受其自由、独立、自信的人格魅力。而纵观古今诗词,意境的营造是建构诗歌创作的活的灵魂,无论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论是戴望舒的《雨巷》还是郑愁予的《错误》,其中所营造出来的意象或是优美或是浪漫,都值得仔细的品读和鉴赏,诗人对意境的向往和营造自古使然,所以在高中古今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诗歌意境的讲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国古典的诗词还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它们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值得认可的。如果说近体诗是“带着镣铐的舞蹈”,那么现代诗则是“自由者的歌唱”,诗歌的产生使得文学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典雅气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古代到现代,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感受不同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艳.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

[2]缪雪芹.新课标下《唐诗宋词选读》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1.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音乐高考的钢琴备考之我见 下一篇:我这样教《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