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效果

时间:2022-08-16 06:29:00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窦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心房颤动症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将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明显低于观察组98.0%,对比差异明显(P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病窦综合征;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发生率较高,其治疗受到临床广泛关注。SSS(病窦综合征)是SND(窦房结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多于窦性慢性心律失常基础上出现PAF(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症[1]。该合并症会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栓塞以及血栓并发症发生率,还会扩大左心房并导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对于SSS心房颤动合并症患者多放置起搏器,而后基于此开展药物治疗。胺碘酮药物属于疗效明显与应用最频繁的药物之一,但是经实践后发现PAF发生率居高不下。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脂,近年来发现该药物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在SSS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即使植入双腔起搏器亦可降低PAF发生率。本文为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SSS患者心房颤动的效果,现选取患者1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收治的病窦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出现心房颤动症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将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中31例为男,19例为女;年龄为41至76岁,平均(58.3±9.1)岁;植入起搏器时间为3至35个月,平均(19.2±4.6)个月;合并症:24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观察组中30例为男,20例为女;年龄为42至75岁,平均(57.6±9.8)岁;植入起搏器时间为2至35个月,平均(18.4±4.1)个月;合并症:22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剂量为400mg,2次/d。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每天20mg。随访1年,药物应用1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不再出现PAF,亦或偶尔发作,且每月发作次数不超过1次,或者发作时持续时间不超过术前5%判定为显效;发作持续时间与次数不超过术前50%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判定为无效。复发:维持治疗时发作PAF的次数与持续时间等同于治疗前。同时记录两组脑卒中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对比 见表1。

2.2 两组卒中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13例发生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6.0%;观察组4例发生卒中,发生率为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SSS患者多基于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出现PAF合并症,诱因在于窦房结发出较少冲动,维持心房水平需要一定的上位刺激,上位刺激不足后会导致不规则的异位折返或激动现象[3],进而成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SSS自然发展后会出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PAF倾向,不仅会导致PAF转变为持续性房颤,导致并发症比如栓塞与血栓等发生率提升,还会导致左心功能收缩不全等严重后果。由于SSS患者心动周期较长,且增加心房不应期离散度与诱发长短周期现象,因此房颤合并症极容易发生。当前临床对于SSS患者心房颤动多应用双腔起搏器植入与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有效调脂,还可抗心律失常。因此临床逐渐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房颤进行预防。本组主要应用阿托伐他汀,其房颤预防机制可能如下[4]:①发挥抗氧化与抗炎作用:房颤发生与发展主要受到炎症影响,在组织炎症反应敏感物质中C反应蛋白属于标志物,可将局部炎症程度间接反映出来。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促使PAF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由此缓解炎症反应。②对心肌纤维化与心房肌结构重构进行抑制:他汀类药物可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对-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比率进行抑制进而将心房纤维化阻断,避免房颤。③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改善:他汀类药物可促使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进而有效预防房颤,但是不会影响房颤持续时间。

本组对照组应用胺碘酮,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明显低于观察组98.0%,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效果明显,可有效避免复发,且减少卒中事件,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子秀,张梅,孙晓斐等.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2):130-132

[2]魏子秀.阿托伐他汀对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魏子秀,张梅.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双腔起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2):93-96

[4]李满生,王会霞,石建克等.阿托伐他汀钙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5):411-413

上一篇: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 下一篇:CK7检查窑街矿区胃黏膜疾病及胃癌的临床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