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2-08-08 06:09:22

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观察组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支架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实施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显著,氧化亚氮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皮损伤;脑血管造影术;支架术

最近几年以来,医学影像和介入学不断进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术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1-2]。本文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观察组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支架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实施比较,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54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0~79岁之间,平均67.22±0.64岁。112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79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74例。112例患者全部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其他造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以及精神失常患者。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实施比较。

1.2 方法

112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全部实施常规检查,其中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感染四项、电解质以及心电图检查,在手术之前保持患者空腹,进行静脉血采集,对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全部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施测定[3]。患者手术之前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mg,氯吡格雷,每天75mg,持续用药3天,为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手术之前8小时患者禁食,手术之前4小时紧饮,观察组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支架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为患者进行尼莫地平持续泵入,防止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现象[4]。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实施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2小时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手术之前比较显著升高,氧化亚氮水平和手术之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手术之前比较显著升高,氧化亚氮水平和手术之前比较显著降低(P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现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近几年以来,介入材料以及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内科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出现和患者颅内外动脉痉挛、狭窄以及闭塞相关,脑血管造影术现在属于针对脑血管病实施检查的主要方式,是对颅内外血管病变加以诊断的重要依据[5]。临床中能够按照患者的造影结果,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介入治疗之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6]。通过本文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观察组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支架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氧化亚氮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实施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显著,氧化亚氮水平降低更加明显,由此可见,脑血管造影术和支架术患者手术之后的血浆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全部显著升高,一般伴随氧化亚氮水平降低,显示脑血管造影术和支架术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存在损伤,支架术比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更大。

参考文献:

[ 1] Adams H A, del Zoppo G, Alberts M J, et al. AHA /ASA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 [ J] . Stroke, 2011, 38 ( 5) : 1655.

[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中国医师神经内科分会.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Ⅲ ( 修订稿) [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 2 ( 10) : 478.

[ 3] The warfarin-asp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group.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vertebral orbasilar artery stenosis [ J]. Stroke, 2010, 29 ( 7) : 1389.

[ 4] 周丽红, 王嗣欣, 赵亮, 等.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灌注 CT 成像的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3 ( 1) : 51.

[ 5] 王东, 李慎茂, 朱凤水, 等. 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30 例血管内支架治疗 [ J]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 4) : 232.

[ 6] 夏章勇, 杨华, 曲怀谦, 等. P 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1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术后的表达 [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 2010,( 12) : 899.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危险事件及风险管理 下一篇:依托咪酯脂肪乳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