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 魅力语文

时间:2022-08-16 01:49:05

趣味对联 魅力语文

摘 要:近几年,全国各地不少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初中语文应该如何切实加强对联教学,提升学生对对联的积累和学习?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对联 积累 欣赏 教学 策略

对联,通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它短小精悍,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对称,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素有“诗中之诗”的美誉。因为它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这里,笔者谈谈初中语文对联教学方面的以下体会:

一、加强对联教学之积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对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扩大阅读视野,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在《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对“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以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众生相?”这两个问题,我引入了宋太宗、宋真宗时三任宰相的吕蒙正的“有感”一联:“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也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通过这副对联,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深入了解到范进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鲁迅先生的文学知识,是初中语文教材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介绍了一副对联,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这副对联巧妙的借用鲁迅的作品组织成句,概括出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生平功绩和他去世后举国悲痛万众彷徨的情态。联语一语双关,贴切自然,别具特色。学生通过这副联的理解,记住了鲁迅的主要作品,对鲁迅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他的文章也就更有劲头。

3、与课文中作者相关的对联,也是语文的文学常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诸葛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联)。李清照“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联)。

4、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出现了不少名胜古迹,与课文中名胜古迹相关的对联,数不胜数,如:泰山――“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涉及作品:《望岳》)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所在地:湖南岳阳市。涉及作品:《岳阳楼记》)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所在地:安徽滁县。涉及作品:《醉翁亭记》)刘备陵――一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所在地:四川成都市午后祠内的惠陵。涉及作品:《出师表》)

二、讲授对联之趣事,感受对联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对联兴趣

1、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成都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构思巧妙,将三国和三城的名字组成联,语带双关。全联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又对的不抵抗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章太炎先生在慈禧太后庆祝七十寿辰时题写了一副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坼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这副对联抓住慈禧太后只顾个人享乐而不管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罪恶行经,将祝寿词里人们常用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这句话中的“有庆”和“无疆”加以换位,变成“庆有”和“疆无”,对慈禧太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些生动有趣的对联故事,提高了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3、1953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他们途中闲暇无事,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三、拓展延伸,分类积累,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对于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有关对联,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品味揣摩,深入体会对联的魅力,以制作卡片,办手抄小报以及办黑板报等形式与同学交流,以共同提高,完成有关对联知识以及对一些名联的储备。比如,关于“学习”的名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关于“生活”等方面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其他的,如家乡名胜的一些对联,春联、寿联、喜联等等,门类杂多,让学生自己分类积累,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对联解题能力

1、明确对联基本规则: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上下联平仄要相反;上下联语意要相关。

2、掌握对联答题技巧:

①、审读明方向。很多对联拟写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的限定,或要求联系课内所学,或联系民风民俗,或联系生活热点,要认真理解领会,拟写出的答案要与之相应对照,以验证是否恰当。

②、抓特点细筛选。要抓住对联的固有特点,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筛选确定有效词句。

③、答题宜简不宜繁。对于填空类、撰写类等具有开放特点的题目,只要在题干中没有作具体要求,就应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设置上联,巧对下联。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介绍对联,加强学生对联名联的积累,提升对联的欣赏价值和教育作用,以树立“大语文”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① 余德泉《对联纵横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

② 范新溶《中华古今名胜楹联评注》四川新闻出版局 1999年

③ 曹治国《新世纪最新实用对联》农村出版社 2005年

上一篇: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巧应用 下一篇:英语教师在角色扮演中的定位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