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要渗透德育教育与师德建设

时间:2022-08-16 12:39:15

体育课要渗透德育教育与师德建设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学校基础学科的体育课也必须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 新课程 德育教育 师德建设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的教育理念,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以“三个面向”的现代教育观为基础,以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二)要搞好师德建设,就必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认识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和教育事业的利益相一致,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利益,是建立在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只有在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符合教育规律。这是因为教师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要求,而教育教学活动受到教育规律的支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制定出正确的方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的固有规律,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对教师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它集中表现在:

(1)未能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关系,缺乏奉献精神。

(2)违背“教书育人”的教育规律,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

(3)未能树立“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少数教师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歧视,讽刺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跨世纪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程。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现状,天津市汇文中学在师德建设中切实做到了: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学校领导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国民公德、职业道德,并在全体教师中倡导“爱生育人的教育思想,忠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实干精神”,以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质。

2.以师德规范,使教师行为规范化。汇文中学在教师形象的塑造上,要立足于人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学校领导班子狠抓制度建设,让教师在学生中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3.满足教师合理要求,增加教师期望值。学校领导根据教师“事业心高于一切”的特点,从事业上,成就上激励教师在政治上进步,在事业上冒尖。始终抓住敬业奉献的主旋律,在教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4.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道德素养的业务水平存在着直接的同步关系。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当前的教育趋势,制订相应的教育科研计划,确定研究课题,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实验,鼓励全体教师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中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励教师努力提高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包括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和做人教育,但目前的教育情况却不甚理想。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普遍重视的是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精神因素的开发的培育,影响了德育的健康发展。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考虑,这不仅是短视的,而且是危险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由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我们同样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各个学科进行德育教育切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阵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使其选择正确的道路,成为社会的好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三方面的关系。我们只有帮助学生确立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制金钱对人的异化,提倡奉献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职能。要教育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集体主义。当代青少年学生正生活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价值取向,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我们应当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引导青少年学生接触人民群众,让青少年学生自己躬身实践,加深体验,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力求实现从他律到自律,运用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行为负责。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勇敢和坚毅,能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拥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而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进一步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以适应新形势下,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写意山水画教学刍议 下一篇: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