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浅析

时间:2022-08-15 09:16:13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浅析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本文在指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进而有针对地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87-02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地方政府如果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那么将会影响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模式的束缚,政府部门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仍习惯于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一些公务人员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的授予,社会公众才是公权力的真正来源,他们仅仅把人民当作管理统治的对象,颠倒了人民与公仆的关系。因此,一些公务人员的主人意识、权力意识极度膨胀,他们把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视为对民众的一种施舍甚至恩赐,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不愿聆听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去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也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公共服务的供给,一些地方政府过于看重GDP经济指标,热衷于搞一些短期内能够立杆见影、有助于彰显政绩的形象工程,比如道路、机场、楼堂馆所、大型广场等公共产品,对于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政绩但却符合社会长远利益的领域如义务教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则投入的较少,甚至视为包袱。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公众最为期待和需要的,也是公共服务的短板。

(三)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都由政府垄断,众多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都被排除在外,使得政府成为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者,其结果就是缺乏必要的竞争,造成公共服务效率的低下和成本的高昂,无论是服务手段还是服务水平都远远达不到民众的期望。

(四)公共服务的分配缺乏公平性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大量的公共资源优先保证城市的供给,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很完善和发达,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却十分落后,无法满足人们最低程度的公共服务需要。另外,在城市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他们最需要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但由于不合理的门槛限制,他们只能是望洋兴叹。

(五)公共服务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

在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内容以及方式等方面,社会公众缺乏应有的参与,没有什么发言权,甚至知情权也不能保障。在此情况下,公众无法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有效地行使自己应有的参与权利,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就无从保证。

二、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不难想象,如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公共服务意识,那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加大对公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使之摒弃“当官做老爷”思想,正确认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行为取向上要以公众关切为出发点,在价值判断上要以公众利益为标准,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笔者认为,只有真正牢固地树立服务于民的理念,才能真正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也才能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更多符合民众愿望和期盼的公共服务。

(二)创新公共服务方法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

公共服务改革应以市场化为取向,寻求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首先,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将可以由市场提供的服务完全交给市场,用市场竞争的方式有效地打破政府垄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其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地方政府不要再大包大揽,而是根据社会需求,把各种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建立一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多样化的供给方式,从而建立一种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社会化道路。①

(三)明确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领域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

我国应以法律的形式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事项和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尤其要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合理的界定,对于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进行转移,交由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做到不再进行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而是定位于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上。

(四)建构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考评体系是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提供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共有职能,政府不仅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且还要做到高效率、低成本,用尽可能少的公共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考评体系的建构应以增强绩效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职能转变为基础,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承诺为内容,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动力。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建立包括地方政府综合绩效评估制度、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制度、项目绩效评估制度、预算绩效评估制度等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以确保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情况的考评到位。

(五)积极推进公众有效参与是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

通过让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参与政府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首先,应培养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保障。要让公众意识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参与到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活动上。其次,在提供公共服务前,先做好前期的民意调查。社会公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应该怎样提供,公共服务的短板在哪里。可以通过意见调查、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建立民意调查分析机制,广泛了解公众的需求、意见、建议,从而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注释:

①申锦莲.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究[J].行政与法,2010(7).

【参考文献】

[1]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J].人民论坛,2006(5).

[2]项继权.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湖北省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查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陈恩平,徐沈倩.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再造的启示[J].理论观察,2009(6).

[4]唐铁汉.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5]姚德超.新形势下政府能力开发与提升探索[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

[6]宋立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J].西部财会,2007(1).

[7]沈荣华.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指导原则和改革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1).

上一篇: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下一篇:试论当代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