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时间:2022-08-15 01:22:13

培养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生物教学中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在观察时,观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提高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能够紧扣课堂的教学环节,以它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试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血液成分”这一节时,可先演示一个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血液,在A试管的血液中不加入抗凝剂,B试管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让学生分别观察A、B试管内的液体。静置一会儿后,A支试管中的血液凝结成了血块,B支试管的血液则出现了分层现象,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血液,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血液成分”这一课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根尖的结构、观察鱼如何游泳,还有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观察兔与狼牙齿的不同、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在这些观察实验当中,我们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的观察,提出问题,并且寻求某种答案。观察与一般的看见不能相提并论,在显微镜下,我看到了,但是看到的是什么却不清楚,看到的对不对也不明确,这不是我们在生物实验中真正意义上的观察。特别是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我们更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集中学生的观察注意力。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程序,我们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 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比如,在观察蚯蚓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湿润的棉球擦拭蚯蚓的躯干,让它的体表保持湿润,根据蚯蚓的特殊呼吸方式,归纳出空气中的氧气必须溶解在蚯蚓体壁的粘液中才能被体壁吸收,如体壁干燥,蚯蚓会因缺氧而死亡。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了结论,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有些学生就是由于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可通过将这类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桃花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雌蕊和雄蕊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先传粉后受精再结果。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唤醒沉睡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