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创新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15 09:29:15

初中政治课创新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45-0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当初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就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宗旨。

1.依托教材载体,设法捕捉学生创新思维契机

教材是课程实施标准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载体,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并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一段文字的叙述、一幅图画的展示,还是一张图表的分析,或一个多媒体动画的播放,都要让学生觉得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舞台。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体现出由教程式向学转化,真正实现教程和学程、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统一。

2.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精心设计,紧扣环节,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教师要细心、耐心地说服,给予辩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独创性是创造力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和大胆想象,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探索问题,引导他们用超出书本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试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同时,不是感到不安,而是感到自豪。简单说来,就是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还是要在转换角度上下功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是立体的、多维的,视角不同,结论必然不同。对问题另辟新径,善于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必然会得出新异的结论。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内外因辩证关系"时,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并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思考。果然,马上就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辩驳教师的观点。最后这位教师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得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

4.消除应试影响,积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环境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之下,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注重学习任务的完成,一等二靠三要,更为严重的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金科玉律,因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死读书、读死书。这种机械单调的学习方式只会加重学生左脑的负担,严重抑制潜能的开发,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消除应试影响,不断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挥的和谐氛围。譬如若淡化分数的考评,学生则可能成为"多料"的全才。其实,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的一种手段,并不背离素质教育本身,也并不排除考试,只不过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应该看到,考试本身就具有两重属性,它既可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把另一部分学生推向厌学、辍学的边缘。所以,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要把学生的德育、智育、审美、实践等要素都纳入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让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全都"行动"起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初中政治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惟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学生唇枪舌战地展开辩论,他们积极思考:为什么需要保护?为什么不需要保护?他们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思维的碰撞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观点。教师设置的需要辩证思考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努力走出思想品德课堂设问的误区,提高学生教学情境设问的能力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打破教师的垄断设问,设问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有权利也有能力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更要培养学生对教学情境设疑设问的能力,使他们掌握设疑设问的技巧,主动设问质疑、释疑。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3.1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放手让学生养成教学情境的设问习惯。许多课堂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问"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发出适度而具有艺术技巧的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维,更要训练学生读教材文本,分析教材文本,首先是从三个维度设问思考分析,即分析主要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了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不良诱惑?(2)为什么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3)拒绝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哪些?

教学中通过"展示和交流"环节解答这些问题,同时深化和引出其他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适当地追问。例如,学生回答问题(1)时,教师鼓励学生列举出不良诱惑的具体事例,学生列举:校门口的抽奖卡(5元抽一次,有机会抽到价值15元的电子手表)、网吧的游戏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是不良诱惑?(预测生成:一是未成年人自制能力差,容易失去控制;二是有些诱惑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参与)。师生双向的问答,使教学提升了高度,解开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提问训练,学生能顺利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此后要逐步对问题细化、深化,使学生养成主动提出问题、善于追问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领悟力。

3.2 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漫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堂中几乎每节课都离不开插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弄懂课文中的插图和漫画要传达的思想,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思考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3.3 尝试给出情境或者让学生给出情境,让学生对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思想品德学科是生活性极强的学科,我们教学的情境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中,教师尝试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修改完善,提高了学生对情境材料的重视,提高了他们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也使他们明确在考试分数之外,我们还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设问,使教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真阅读观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推测猜想、辩论,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设问需要我们"用心",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思考,敏于用心去观察,勤于用心去提升,敢于用心去实践,从而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 下一篇:开放品德教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