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

时间:2022-08-15 08:31:20

浅谈如何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38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类患者均在手术后3~7 d发病,通过挤压切口,加压包扎,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TDP照射,引流,换药等措施均达到切口愈合。结论 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是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术前预防、早期诊断、适时对症处理可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医疗纠纷。

关键词: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高频电刀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等应用,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已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肥胖人群的增加以及手术过程中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逐渐增高。我院为总结降低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3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共38例,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腹部手术1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0例,胃大部切除4例)、下腹部手术24例(阑尾切除9例,剖宫产术15例),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4~10cm。所有患者于术后3~7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

1.2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术后的切口情况,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脂肪液化,对患者进行术后换药时,现将切口撑开,查看是否出现大量渗液,并及时对其进行清除,并对创口进行排液挤压法进行治疗,并加压包扎,早期行TDP照射。针对术后出现少量脂肪液化且切口愈合不佳的患者,可将其缝线进行部分拆除;而对于切口渗液较多的患者,其切口部位若全层不愈合,且出现皮下组织分离,则将其缝线全部拆除,同时将切口撑开,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同时清除已经坏死的组织和渗液,最后用甲硝唑纱布湿敷,根据敷料情况对患者进行换药,1~2次/d,直到切口部位重新长出肉芽为止,使用蝶形胶布对切口进行固定,同时口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30例患者经过早期行DTP照射及换药时采用挤压排液法治疗,一期愈合。余8例二期愈合,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愈合时间为6~16d。

3讨论

3.1切口脂肪液化原因 经作者观察发现,发生脂肪液化的多为糖尿病患者、体型偏胖患者及术中高频率使用电刀患者。①皮下脂肪厚,手术过程中由于对脂肪层的反复切割、挤压、钳夹等,造成脂肪组织出现缺血,甚至坏死的可能,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渗液,影响切口的愈合;②对切口的保护不够,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由于过度的牵拉使脂肪组织出现损伤并发生氧化分解,最终导致液化;③电刀高频率的使用,会使脂肪组织发生浅表性的烧伤与变性,同时还会造成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出现热凝固造成局部血管栓塞,进一步影响血供;④止血不全,由于渗血与血肿的形成或是造成死腔,导致脂肪发生液化坏死;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营养不良者也可能出现脂肪液化。

3.2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对于术后患者,特别是肥胖、糖尿病患者和使用高频电刀的,术后第3d应注意观察切口变化。一旦发现有黄色脓性液体渗出,需要立刻对其进行处理[2]。一般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多发生于术后3~7d,多数患者诉切口处出现较多的渗出液,而无其他自觉症状。②切口长期不愈合,皮下组织发生游离,渗出液中可见部分脂肪滴。③切口处无红肿及压痛现象,边缘以及皮下组织未出现坏死征象。④渗液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依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不难做出诊断。

3.3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①手术前综合评价患者的全身情况,各项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包括血糖控制在8muol/l以下、血浆白蛋白控制在35g/l以上等②手术操作,勿粗暴,避免过度牵拉,应仔细止血,结扎时线结不要过大,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禁止预留死腔。③在关腹缝合腹膜结束后,使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将出现坏死的脂肪组织彻底冲洗,降低术后组织发生坏死的可能。④正确使用电刀,尤其是针对肥胖患者,在术中使用电刀时,切忌使用高强度电流对组织进行切割,应将电刀电流强度调节至恰好能切割组织最佳。同时尽量降低电刀对脂肪组织过长时间的接触,禁止反复对组织进行切割。术中进行电凝止血时,尽量减小灼烧点,切忌在钳夹组织处对血管钳进行长时间的电凝,避免造成大面积的组织坏死。⑤对手术创面进行必要的保护,防止切口长时间的暴露,使用缝纱布或切口保护膜包裹伤口,禁止使用反复消毒的丝线,使用较细的丝线进行结扎止血。⑥对于肥胖的患者,切忌将其切口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渗血较多的切口需放置引流物,术后早期用TDP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3]。⑦改进消毒灭菌药物,提倡使用高性能的碘制剂如碘伏等消毒。⑧对于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对其术前进行营养不良的纠正是必不可少的;⑨若患者腹部切口较长,则应注意咳嗽时切勿用力,使用加压腹带对切口进行包扎,防止缝线对切口造成新的损伤;⑩糖尿病患者应在其手术前后对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如脂肪液化腔内注射泼尼松治疗[4],使疗程缩短至平均8.8d;采用芒硝外敷联合微波照射切口后疗程平均缩短8 d;使用过氧化氢、胰岛素、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平均疗程约4d;采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无菌吸痰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缩短,平均约3 d等。

参考文献:

[1]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2]张延龄.围绕《切口脂肪液化20例治疗体会》一文的讨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5(20):319.

[3]葛自银,杨树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1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2,3(3):170-171.

上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牵引闭合复位DHS内固定... 下一篇: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