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8-15 02:50:43

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中,可能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及驾驭课堂能力的不足,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种种变革,课堂是改革了,但出现了一些形式化。

一、目标的展现

不记得在哪次会上领导说:“整节课的任务就要在目标的引领下完成的,所以目标必须展现出来。”于是,黑板上的目标成了每次公开课的开场白,而剩下的时间一概不提,将目标展现模式化了,甚至成了形式主义。

在我们目前使用的学案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陈述式描述目标在课前展示,目的是要在目标的引领下展开一系列有效的教育学的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应受到目标的指导与支配。展现的方式也可以用投影或口述,且在教学中必须适时地反复强化,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二、情境的创设

公开课上,几乎都有诗词、漫画的情境引入,好像没有情境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课,但若为了情境而引入那就偏离了新课程。创设情境只是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入,所以我们也要结合实际选择导入方式,有利于为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学生的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主要是“合作释疑,互相研究,展示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有些小组成员不讨论

2.展示时只是班里某几个成员

3.展示的同学神采飞扬,而下面的部分学生心不在焉

如何让大部分的学生动起来呢?经过实践摸索,我觉得以下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1.按学科学情分组,定期评比,培养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及集体观念

2.在第一个同学展示第一个问题后,由他再抽其他同学展示其他问题,以此来激励其他同学的学习

3.其他同学也可以提问展示的同学或互相提问

4.稍难的问题可以两人或多人展示,有了比较,甚至可以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

四、实验的探究

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特征,而新课程教材中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做学生探究分组实验。

如:在Al(OH)3的制备过程中,给学生Al2(SO4)3溶液、NaOH溶液、氨水,看哪组制得的沉淀多?学生为了沉淀的量多,就多加NaOH溶液或氨水,有的组就观察到了沉淀的溶解,在此过程中既获得了制备方法也为Al(OH)3的两性奠定了基础。但发现:有的组就没有完成,还需要给全班展示操作和现象吗?

再如:在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中,水应滴到玻璃片上,但有人把水加到小烧杯中。

所以不要为了有学生的活动而设计分组实验,在学生的探究中,教师的责任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更好地利用探究实验,为学生创造智力活动和交往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把自己变为学生探究过程的好伙伴,帮助引导他们,使学生真正想办法动手解决,最后及时总结,即“要放出去”,还要“收回来”。

五、媒体的使用

没有一节公开课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很好,但我发现,好多时候课堂教学成了“放电影”,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被动地看和听,常常是还没弄懂就一闪而过,且师生的交流少了,动手操作的体验也少了,有时尖锐的声音,满足了学生的感官感受,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却忽视了视听所表现的科学思想,结果得不偿失。

必须承认,多媒体在化学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微观领域,如电子的得失、晶胞的结构等方面更显示了它的优势,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不能代替老师的板书与讲解,虚拟实验不能代替真的实验操作。哈佛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看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理解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掌握了。”所以,多媒体只能当作“调味品”,要做到适时、适度,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作用。

这几年,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相信一定会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

参考文献:

张发新.化学新课程课堂中的几种误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4):14-15.

(作者单位 山西省翼城县翼城中学)

上一篇: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探析 下一篇:重视人文关怀 突显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