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各路“诸侯”蜂拥进军银行业

时间:2022-08-14 07:21:11

历史重演:各路“诸侯”蜂拥进军银行业

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平均金融杠杆较高源于少数单位杠杆非常高而大部分单位杠杆非常低,导致稍有风吹草动这些高杠杆单位去杠杆化导致经济金融市场波动,并且难以捉摸。不少企业家跑路即是证明。这些高杠杆单位通常以谋取短期利益为主,令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受阻,股市亦难以进入大牛市。好比10个人中有9个人杠杆只有1倍(即无借贷),但另一个人则是10倍杠杆,平均杠杆已经高达1.9倍。稍有波动,10倍杠杆者抛售,其力量乃与其余9人匹敌,因此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假如10人大致杠杆均是1.9倍左右,相信经济金融市场会平稳得多,亦容易进入大牛市。熊市的作用正是教训这些10倍杠杆者。

近期各路诸侯进军银行业成为热门话题。政府将批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多重考虑因素。情况是否如十年前大家一窝蜂进军汽车业一般?据媒体报道,今年申请或有意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达27家,且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传闻神州银行可望抢占头筹,神州银行注册资金15亿以上,将作为一家全国性的银行。目前《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亿人民币。因此神州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20亿,否则只能是区域性的社区银行。媒体披露国内首批10家民营银行名额已下放各省,广东将获得3个名额,但未得到官方证实。广东企业腾讯、美的、金发科技等均有意进军银行业。

一时间银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人人皆相争啖汤。可笑的是目前于A股上市的银行共16家,竟然有一半股价低于净资产,市盈率介乎3.8至6.6倍。这是何等的精神分裂啊。创办银行成功之难度,远大于进军汽车业。除非是另有目的,否则怎么可能现成的低于净资产的银行股不被市场追捧,却去追捧那些尚未成立,成立后不知何日可以盈利的公司?不错,银行股普遍市值非常大,在当下“小即是美”的市场环境不受欢迎。市场一直认为银行业未来将会盈利下降,但这种预期已经持续了三年,正如市场一直担心中国楼价会下跌一样,银行业盈利与中国楼价在怀疑中不断创新高。这种预期还会再持续三年吗?

家电企业进军汽车业乃春兰集团最早。1997年11月,春兰集团豪掷7.2亿收购南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60%股权,组建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1年3月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中重型卡车,当时春兰集团表示未来5年销售5万辆的规模,经济规模150亿,占据中重型卡车市场30%的份额。甚至还要伺机进军轿车领域。但是如今,你在Google上输入“春兰重卡”,会显示“未搜到与‘春兰重卡’相关的新闻”,因为2008年春兰汽车60%股权已经被徐工科技收购,收购价是1.7亿。徐工科技收购春兰汽车之后,继续春兰重卡未完成的任务。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当时表示,2010年产能达1万辆,5年内提升至5万辆,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与7年前春兰当时的目标一样。

2003年美的集团亦曾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当时我便撰文反对。当年8月,美的与昆明高新区签署“美的云南汽车整合项目”,计划5年内投资20亿,建成整车销售额超50亿的“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后来又收购湖南三湘客车集团全部股权,并与长沙市雨花区政府签订协议,新建美的汽车工业园,预计3年内投资总额超15亿。3-5年后进入汽车行业前列。但美的实际投资仅几千万,集团谓试探性介入。当时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认为美的“进入汽车业为时已晚”。结果呢?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美的汽车停产,2009年7月比亚迪公司以6000万收购停产多时的湖南美的客车,并获得商用车市场的通行证。

此后波导股份第二大股东波导科技亦宣布投资30亿与浙江省政府一起进军汽车行业,先期将生产MPV和三厢轿车。但2005年申请汽车项目被发改委驳回。2006年波导科技与长丰签订合作协议,生产小型MPV。然2008年首款产品上市,销量寥寥可数。2009年双方中止合作,合资公司清算。

还有奥克斯、比亚迪等多家公司投身汽车行业,只有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可谓死伤无数。如今,又再出现进军银行业热潮。热潮源于今年8月9日银监会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实施办法对发起人的约束和要求有所降低。有传闻指至今已经有超过20家公司申请或有意申请。历史是否又一次重演?

中小板龙头公司苏宁云商(002024)于8月23日公告称,“公司积极开展银行业务的相关申报工作。已向相关部门递交初步的设立意向方案。”事情十划尚未有一撇,但苏宁股价已经自6月份最低4.56元飚升至近日最高的14.33元,最大升幅高达2.1倍。总市值高低落差721亿,这可能是市场给予苏宁银行的估值。苏宁2010年10月历史最高峰16.45元,已经近在咫尺。近年苏宁受到网上交易所困扰,转型艰难。网上网下两部分业务乃鱼与熊掌,与单纯的网上零售商如京东相比,网下业务变成负累。2011年苏宁盈利48.2亿,2012年跌至26.7亿,今年上半年更是跌至7.3亿。股价自然自历史高位持续下跌,6月份最低点4.56元更是跌破2008年低位。其实大股东大量抵押股份用于融资,市场担心股价再跌会触发止损。但随着民营银行浮出水面,财技了得的苏宁自然不放过大好机会。加上第二大股东增持股份,股价直线上升。然而目前苏宁高达61倍PE、3.1倍PB,主营业务转型尚需时日,股价缺乏实质支撑。

2012年苏宁大股东与另外一家公司高价参与苏宁增发,市场给予抛售作为回应,股价持续下跌,几个月前第二大股东增持,但股价仍创4.56元的近年新低,因为网上销售强劲增长,担心苏宁转型不成功;但转眼有“民营银行”四个大字,股价即翻两番有余,可见“市场总是对的”这句话何等可笑。

上一篇:茅台 A浪超级调整完成 B浪大反弹正待上演 下一篇:2170点得失决定年内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