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改革途径

时间:2022-08-14 01:39:49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改革途径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数量急剧增加,结构逐步优化,教师功能整合等成就,但也带来了教师的“非理性”流动,职业倦怠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办法在于制度创新外,还要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寻求一条我国高校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

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国以才强,校以师兴。但由于众多原因,我国高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也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最终影响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应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的特殊性,通过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则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数量急剧增加,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已达到136.35万人,比上年增加5.37万人,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最大,占27.2%;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3.3%,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一半。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普通高校教师总量增长了27.1%其中,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增长了19.5%;40岁以下教师增长了24.1%;51~55岁的教师增长了52.4%;56岁以上增幅不大。从专业技术职务来看,正高级职务教师在46-50岁比重最大,占26.6%;副高级职务教师则明显趋于年轻,45岁以下所占比重达68.1%。

(二) 学历层次上升,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学历层次显著上升。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7.7万人,占总人数的13%;硕士学历的教师44.7万人,占总人数的32.7%;而且,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52.1万人,占教师总数的38.2%,比2005年增长了27.7%;中级职称的教师达到了50.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37%,比2005年增长了42.5%。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的教师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三) 教师功能整合,专业优先发展

很多高校建立并实施了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教学规定,在规定教授的科研任务时也相应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有的高校实行的“助教—导师”制,指导助教教学工作,起到了传帮带作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注重素质提供和科研投入。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流动中的“非理性”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各高校想方设法吸引外部人才,稳定内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和效率,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非理性问题”。各地区之间由于流动政策在水平和方式上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了地区间高校教师流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流动程序非规范化。最后竞争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

(二) 业务面狭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由于过去高校专业设置过细,大多数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型,这显然不适应当代社会不断更新的状况和不断发展的要求,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 教师职业倦怠,修养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同时,现行的教育目标和用人政策存在一定的偏差,强调知识和学历,忽视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造成教师队伍缺乏凝聚力。

三、改革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制度柔性化,实行民主管理

高校在制度上的柔性化,实行民主管理,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现代学校一定要建立和完善保证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管理的各种决策和咨询机构,从制度安排上保证教师对学校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保障教师的自由学术权力。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各种学术研究组织,并赋予这些组织相应的学术事务管理职能,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激励提供平台。

(二)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升学术梯队建设力度

培养学科带头人关键要抓住:一是结合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二是形成学科带头人的年龄梯队;三是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的阶段性目标。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开展学术研究;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奖励政策,提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收入水平,促使这部分人先富起来,帮助他们摆脱生活的困窘等等。

(三)完善人才评聘、评价机制,建立合理人才流动机制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应打破终身制和单一制,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建立切实可行的师资绩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的潜能开发。而且,高校要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允许高校教师自由流动、方便进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对教师既有吸引、又有淘汰的管理机制。

(四)优化教师队伍成长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为教师建设和人才成长服务的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构建校园文化核心是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的价值观不仅要有共同性,还必须要有包容性。即承认教职工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这种包容性能将学校组织中教师个体的价值选择与学校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使教师意识到实现学校组织的价值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的成功,从而使学校组织的共同价值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杨巧云.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2]王泱,周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3]曾联平.感恩意识:高校创新师资管理的切入点[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4)

[4]彭先桃.国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与借鉴[J].东南亚纵横,2006,(6)

上一篇:高职辅导员如何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优化学生管理... 下一篇:浅议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