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的构建

时间:2022-09-08 10:53:13

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的构建

【摘要】从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科研活动以及竞赛指导等多方面构建了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分析了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特别是我们团队在指导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两项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关键词】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其中一门学科竞赛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深层次的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构建了相应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些教学团队主要依托于课程的教学团队或者依托于科研项目的科研团队,于是我们提出了建设一支融合制度建设、教学研究、科研活动和竞赛指导等多方面于一体的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一、创新教学团队构建的具体实施

1、组建教学团队、优化人员结构

组建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应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组成,通过自荐或由教师推选等方式确立团队负责人。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学术、教学专长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当。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优化团队人员结构,确定团队内部每位指导教师的主攻方向,实现优势互补,对于团队建设急需的研究方向或技术力量,则通过内部物色、主动参与和领导动员等方式加入到创新教学团队。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打造出一支专业面宽、职称学历层次合理、年龄结构适中、配合密切、形成高效率高情商的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

2、设定教学团队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设定有效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目标是保障团队教学效果的首要保证。在团队目标建设中,必须具有长远发展规划和中短期建设目标以及特定学年和学期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并注意在工作中为教学团队设置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在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方面,应对不同教师制定不同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确保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以有效激发并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

引入团队竞争机制,增强团队驱动力。当团队处于竞争环境时,其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激发。外部压力的存在,能够加强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意识,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相应提升。

完善团队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制定出一整套关于竞赛培训、辅导、竞赛带队、团队研讨、外出调研、交流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实施公平竞争、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点采用项目化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依据项目难易程度,有时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用的其它教学方法有实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等。

(1)实例分析法:如在讲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NBA的赛程分析时,引入循环应用的实训项目。

(2)分组讨论法:各项目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各小组之间讨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流心得。

(3)启发引导法:对于有一定理论和操作基础的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三维绘图,由于前期已经学维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函数。

(4)师生互动法: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做好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研究、加强团队科研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研究活动,主要包括竞赛指导方法研究、竞赛赛题研究、竞赛论文写作研究、软件编程研究等,全面提升团队指导教师的水平。同时以竞赛创新教学团队为基础,有计划的加强团队内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组织教师申报数学建模各级科研课题。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科研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数学建模竞赛水平的提高。

5、加强竞赛指导与技能竞赛相结合

数学建模竞赛教学团队要加强竞赛指导,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引入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提起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科学实践的兴趣,扩大参与面,营造数学建模的活动与竞赛的氛围,真正地实现教学与竞赛实战的互动。另外,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目前我校数学建模技能竞赛主要依托于“二大竞赛”: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学校的数学建模技能运动会。

二、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效

通过实践检验,我们认为这种高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一种有效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团队,能够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数学建模学习有挫败感和厌倦感的学生明显下降。从整体上看学生正在重新产生对数学建模学习动力和热情。第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加强,主要体现在用数学建模的知识点查阅和对知识点进行求解的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第三,教学团队的合作能力明显加强。由最开始的配合生涩,到目前的团队配合游刃有余,教师获得了团队合作的亲身经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另外,我们教学团队还申请了厅局级数学建模课题两项、校级数学建模课题两项和数学建模网站一项,更重要是我们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两项全国二等奖、一项省一等奖、两项省二等奖和两项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淑芝,兰红,杨书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41-43

[2]解玉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王义康,王航平.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38-139,141

[4]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2):90-96

上一篇:“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之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