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篇:绿色低碳的文明向往

时间:2022-08-14 11:36:41

生态篇:绿色低碳的文明向往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姜克隽:更要倡导低碳行动城市

低碳城市,包括低碳社会,怎么样可以让这种信息跟大家共享,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政策框架,或者行动框架来做到低碳,因为有时候有些事情的发生不见得一定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就像咱们国家现在做的很多气候变化的努力,低碳的这些政策不一定完全需要同谈判关联起来,反而可能想以后要弱化这种谈判,更多强化各个国家自己要做的这种事情。

低碳社会是更全面的,换种说法,低碳社会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局势。

如果说低碳城市的话,比如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低,或者是按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低,有些最贫穷的国家也是低碳城市,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辨别的话,很多的中国城市都不是低碳城市,因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不低,甚至我们有些城市可能要比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高。

所以对中国而言,可能我们现在想强调更多是“低碳行动城市”。也许我们现在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碳从城市的角度来讲不是很低,但是我打算要做到一个最佳的低碳示范,或者低碳案例,到最后能让城市走到一个比较低碳的排放目标上面去,因为这确实是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完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要比发达国家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要高,是因为他的城市基本上没有工业,都是服务业。而我们的城市还是工业化的城市。

但是我们现在也在想,如果说中国很多城市应该称作是低碳行动城市,我现在开始做一些行动,做的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好。但是不见得就很快能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给降低下来,因为我的发展历程还在这个地方,所以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判断的事。

我个人非常希望我们能开始一些或者能源税或者碳税这方面的尝试,即使税率开始定的可以比较低,但是对这个投资者影响将是深远的,我们会告诉他未来的税率要上升到一定的这种程度,因为投资者他的投资一般最少要考虑20年,因为很多机械装备的寿命最少是20年,或者是到30年。所以投资者就会想了,我现在投资用一个比较耗能的设备,还是一个比较节能的设备,他要考虑我们这个未来税的大小,以及他支付的成本。这样的话就可以影响一些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国家已经说了很长时间经济结构调整,但是可能性到目前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姜克隽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廖晓义: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人类几百年现代化想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从自然的奴役上解放出来,结果是全球的生态危机。第二,想从神权、信仰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结果是普遍生命意义的丧失。还有从所谓专制的好多时候是标签式的这种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其结果是全球的大公司的统治。我们看过《阿凡达》,那是一个大公司控制了科学家、政府以及军队向另外一个星球开战的故事。大公司决定了我们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甚至决定了我们怎么死……

我又追随着希望搞环保。1995年我没有在美国读博士,也退回了美国绿卡回到中国,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这样一个本土组织,那是我作为一个学生向西方人学习的最好的行动。搞垃圾分类,我非常骄傲,作为一个四川人,在我的家乡,在这个季节没有过分的空调,在北京恐怕已经热得冒汗了……

谁来担当起生态文明的主力军和社会力量?那就是我们企业。企业已经开始流行一个时尚,一个企业方式是对现代企业的改革。2004年我在意大利,我就被告知社会企业已经占到意大利GDP的2%。那么社会企业其实如果根据它的经营情况,它可以有很高的薪水,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它有它的商业意义,它有消费者认可的唯一优势,但是它不分红,分红基金拿来搞什么呢?拿来发展社会事业。这样社会企业能够探索出新的生机,这个社会企业走进乡村,一方面可以帮助乡村做生态乡村,一方面可以做社区服务,在我们整个的我认为在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和乡村建设两个方面,尤其在乡村,如果我们大企业、盈利企业走进去,那是非常不对等的。村民一家一户的人怎么和大企业谈判呢?即使村民形成了这样一个经合组织,也是不对等的。唯一对等的就是既有企业化运行的能力和市场能力,但是又不具有那种资本过渡的攫取,为了效益和目的这样一种企业性质,能够和村民形成共生和合作的方式,这就是社会企业。

我想用16个字来总结我这30多年寻找的经历,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或者城乡共生,再就是社会企业。天人合一是解救人类这个困境的绿色价值观,而生态文明是落地的模式,乡村建设是生长点。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的新生力量。我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关心我们乡村建设。我还想补充一句话,世博会的广告语――城市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我只想补充一句――乡村让生命更真实。

(廖晓义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

上一篇:刘伟 追逐梦想的折翼天使 下一篇:文化篇: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